(一)紧跟时代吸收新精髓
纵观我国的民族音乐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过去,我国的民族音乐的传承往往是以言语相传的形式进行传递下去的,或者某种民族音乐形式尤其独特的乐器表演,往往会通过老师的亲身表演传承给徒弟,以让徒弟获得最为完整的音乐传承,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CD和MP3等电子产品的出现,让音乐的载体变得丰富化和自由化,也让部分音乐的传承变得更为简单,这样以来,在传承方面,民族音乐就处于了根本上的弱势。部分人往往认为对于传承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最为原汁原味的途径进行传递,诚然这样的传承模式能够带来更好的效果,然而在现代科技的冲击下,这些益处往往可以忽略不计。同时,采取现代化的手法进行传承也是有一定好处的。同时,民族音乐也并不是和现代音乐模式水火不容的,往往采取一定的、合理的、正确的表演模式,也能够将两者恰当的融合在一起,从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对于民族音乐的弘扬并不就是简简单单的采取最为古老的模式进行传承和发展,更多的应该是一种在保留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变和容纳。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多层次的社会,对于外来文化,我们不能够保持着简单的抵触情绪,更多的,应该是去了解,去发现其中的精华所在,并且将其作为民族音乐的发展的铺路石,从而给现代民族音乐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对于高文化水准的民族音乐,并不需要刻意地保持其阳春白雪的姿态,更多的应该是雅俗共赏,开放其受众面,让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魅力。
(二)完善民间采风制度
我国的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传承方式就是民间传承的方式,《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并非某位大音乐而作,更多的是对民间一些传唱度很广的曲子的一种记录和采纳。就我国历史来看,民间音乐往往和当时的朝代、社会和文化背景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着高度的研究价值。但是,在19世纪末,我国受到了帝国主义列强的袭击,进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史时期,这时的民间音乐的传承也就出现了问题。一方面,由于大量西方思想的涌现,导致民族音乐被弱视,甚至是被忽略,另一方面,我国喊出了走向工业化道路的口号,农耕文化渐渐消失,民族音乐的发展和记录收到了极大的限制。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民间音乐的发展仍然是有独到之处的,因此,对于民间音乐文化进行采风,完善目前的采风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加强无形文化财产的管理
自2003年起,中国开启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倡导全国挖掘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约用17年的时间,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奠定基础。在2006年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中,列出了这11年保护的非文化物质遗产,我们不仅要一直保持这项任务,更要不断加强保护力度,这就需要全国人民一起行动起来。
(四)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主动传播
一直以来,无意识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传播方式的最大特点。在社会的发展中,这种无意识在慢慢像有意识发展,对现在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把学校作为传播的方向,通过老师教授知识把民族音乐文化传授给学生。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学生才会慢慢去认识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从而喜欢上它,最后提高学生们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信心。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