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天人合一,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圆满,并追求艺术表现中情感与伦理道德的渗

  流行歌曲作为俗文化的一种,通俗易懂、便于传唱是其标志性的文化特点,而饱含艺术蕴味与深远意象则不可避免的成为缺憾,着名作曲家施光南在描绘理想的歌曲创作时憧憬“让艺术歌曲通俗化,让通俗歌曲艺术化”,中国风流行歌曲可以说正在践行着这一理想。它通过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解构,分解传统艺术审美趣味,攫取典型意象,融合现代俗文化的元素,从而重构出当今主流文化的意识形态,并传递着当代的人文精神,在制造流行的趋势上提升了流行文化的艺术品位。具体说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主题、内容上,中国风流行歌曲破解传统音乐朦胧含蓄的形象,籍由更细化、并兼具视听色彩的具象,来塑造新时代的人物情感。比如有崇尚武学、充满英雄主义色彩的《双截棍》《龙拳》《霍元甲》《曹操》《盖世英雄》《十八般武艺》等,有如山水素描般唯美意境的《青花瓷》《发如雪》《兰亭序》《东风破》等,有娓娓道来、细说故事般的《娘子》《斗牛》《爷爷泡的茶》《半岛铁盒》《最后的战役》等。在单个歌曲中,也会具有多重典型的传统音乐意象,比如《东风破》中歌词写到“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入木三分的刻画了离愁别恨和寻旧感怀两种典型的艺术意象。

  其次,突破传统音乐中的结构核心原则,敢于求异,勇于对比。在速度较快的歌曲中,段落的对比、音色的对比、织体的对比、力度的对比,无不体现异中求同,比如《半兽人》等;而在速度偏慢、比较抒情的歌曲中,音区的对比、织体的薄厚、音型的构成,又无不体现出传统音乐同中求异的特征,比如《菊花台》等。

  当然,中国风流行歌曲在解构传统音乐文化的同时,也处处传递着当代文化的人文精神,从《听妈妈的话》中的关心下一代成长到《外婆》中对亲情关怀的呼唤,从《三年二班》中的自我激励到《爸,我回来了》中对家庭暴力的抵制,从《本草纲目》中洋溢着的民族自豪感到《霍元甲》中的自尊自强,这些歌曲不再局限在流行歌曲的爱情世界中,而更多的体现出创作者对于社会、家庭的责任感,体现出寓教于乐的传统音乐思想。

  综上所述,中国风流行歌曲对于传统音乐文化的解构与重构,使得传统音乐文化能够换新装登陆到最主流的音乐文化阵营中去,这不但可以延续传统音乐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借助流行音乐的教化功能,还可以对新时期的青少年进行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





为您推荐

整齐和谐美

  语言学家王力认为,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语言的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三个方面。其中音乐的整齐美应用在语言上,就形成了语言的对偶和排比[1](P463-471)。《詹大胖子》中,作者运用了很多对偶和比较松散的对比性的词..

摆好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关系

  千百年来的传统戏曲在每个历史时期总是不断的变迁和发展。但是无论怎样变化还是没有离开戏曲这个范畴,戏曲音乐创作必须尊重戏曲艺术的创作规律。不管是创腔还是音乐都必须重视戏曲传统基础和剧种风格特色,再大的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

借喜剧艺术的“趣”吸引学生,为音乐课堂生辉

?b喜剧艺术的美,装点多彩音乐课堂

  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喜剧艺术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它包括喜剧小品、相声、双簧、曲艺、默剧、杂耍等。它通过运用各种引人发笑的表现方式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语言和台词修饰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用不..

用喜剧艺术的“情”感化学生,升华音乐课堂

  高中音乐的课程目标之一是通过学习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思考并规划人..

视唱练耳在器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节奏感对器乐表演的重要性   很多同学学乐曲时只关注音符,导致了节奏的不对和不稳,演奏出来的乐曲空洞无趣,这一现象普遍表现在初学者的演奏中。这里就说明了视唱练耳的重要性,视唱练耳中有长短音的各种组合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