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律动有利于“四力”的提高(观察力、记忆力、表现力、创造力)

  观察力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前提。而律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就提供了学生观察模仿的环境,引导学生有序地、系统地观察过程。例如在学习一年级上册唱歌课《小青蛙找家》时,教师示范小跳让学生观察模范青蛙动作。通过学习还让学生注意在歌曲哪一乐句小青蛙回到家了。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听看游戏的全过程。并随着节奏来改变方向、动作。又如学习唱一年级上册唱歌课《动物说话》,里面有三个动物:小鸡、小鸭、青蛙,根据歌词让学生用动作表现动物,这需要平时生活中的观察,各种小动物有什么特点,并根据歌曲的节奏,做点头、耸肩、跺脚的律动,能使学生很快的掌握歌曲的节奏,能够通过舞蹈律动掌握歌词,快速的背唱歌曲,形象的肢体语言对他们的诱惑是很大的,教师教了小鸡和小鸭的动作后让学生自己创编青蛙的动作,学生很快就能创编出来,创造力得到了激发,并且整首歌曲牢牢记住,背唱歌曲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记忆力和创造力都逐渐在提高。又如一年级上册唱歌课《闪烁的小星》,老师可以根据歌词来创编舞蹈律动,第一句歌词(一闪一闪亮晶晶)教学生们用手设计一个放光芒的动作,第二句歌词(满天都是小星星),可以一边放光芒一边双手划圆圈的动作,第三句歌词(挂在天空放光明),用双手举过头顶做摆动的动作,第四句(好像千万小眼睛),把手做成一个眼睛的形状。本来这首歌曲孩子们就非常熟悉,本来很老套的一首歌曲,加上这样的舞蹈律动,又赋予了新的乐趣,又简单又容易记,边唱边跳,孩子们表现的淋漓尽致,请学生上台表演时,大家都迫不及待的想表演,学生们的表现力大大的提高。

为您推荐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形成主动持久学习音乐的精神力量。课堂上学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自觉地去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关键在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作为“非主科”的音乐课..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兴趣

  音乐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他们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在设计教育方案,组织教学过程中..

提高中国民族音乐市场化程度的策略

在生活中创造音乐

  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创造音乐。为大众所喜爱的破铜烂铁打击乐团便是以日常生活用品为媒介,将打击乐的演奏、表演者的肢体舞动及视觉喜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声音特质,创造出节奏丰富,金铁交鸣的迷人乐..

音乐在舞蹈编排中的实际应用

  在进行舞蹈的编排时,音乐在整个的舞蹈编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有以下两种实践应用:   (一)音乐的处理上   在进行实际舞蹈的编排中,对音乐的处理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   1.变化式   即在舞蹈..

如何在舞蹈编排中应用音乐

  在知道了舞蹈和音乐的关系后,又了解了音乐在舞蹈编排中的实践应用后,我们最应该关注的焦点问题就是在实际的舞蹈编排中,如何做到应用音乐,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和舞蹈的关系,以下是几点建议:   (一)首先要提高舞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