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音乐,本是一门自然学科,然而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其本质丢失,教学严重脱离了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观念落后

  虽然素质教育已深入人心,但是传统教育的影响仍旧广泛存在。长久以来,人们对音乐不管在观念上还是在认识上都是很不到位的,大部分教师仍旧墨守成规,不愿变革。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片面追求理论教学,偏重理论教授,以至学生在此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而是被动地接收,因而学习兴趣很难提高。

  2.在教学手段的使用上,部分教师因自身能力有限,又或是教学积极性不高,不愿意使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很多地区,又因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完善,配备补齐,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没法使用多媒体。

  3.受传统应试观念影响,教育部门和学校缺乏对初中音乐教学的正确的认识,把音乐课当做“闲”课来对待。很多时候,音乐课被语数外这样的专业课所替代。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的乡镇,音乐课根本是形同虚设。

  (二)教学主体脱离

  新课标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客体,起辅助、引导的作用。然受传统教育观念下,很多音乐教师认为音乐课就仅仅是教学生唱歌,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教授模式就是,我唱一句,你唱一句。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教师坚持的是,我板书,你来记,于是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学生则是辅助。本末倒置的教学模式,使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变得索然无味。

  (三)音乐教师数量不足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村,教师数量的不足都是严重影响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有调查研究显示每100名初中教师中,平均只有4名音乐教师。在市直属中学中情况会有说好转,音乐教师达到5-6名,而在一些乡镇学校中,学生的音乐课教师的配备则低至1-2名。在很多缺乏音乐教师的学校,则是任命其他科目的教师兼任音乐课教学。这些教师缺乏专业的音乐知识,或是照本宣书、或是教学生唱几首歌,以此来满足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需求。

  (四)教育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很多学校对于音乐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总是认为音乐学科是“副科”。在很多地方,不管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都音乐课当做“副科”来对待。学校、教师、家长并不支持学生在音乐方面花费时间和精力,认为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的态度严重影响了初中音乐课的教学和学习,使音乐教学的意义不复存在。

为您推荐

音乐学对音韵学的作用

   1、取法乎上    语音对音乐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历史悠久,所以人们的讨论和研究也较多。而现代意义的语言学研究在19世纪才出现,从事现代语言学特别是对人类语音的研究,音乐学的知识和技能训练,对语言学有很大..

音韵与音乐共同的物理属性及其区别

  构成人类语音的物理要素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构成音乐的物理要素也是音高、音强、音长、音质,语音和音乐的物质载体都是声音。音高在语音体现为语调、声调,在音乐体现为音阶的配列;音强在语音体现为重音、轻声等..

音韵学对音乐学的作用

   1、腔词关系   人们认识到语言音韵对音乐的影响由来以久,杨荫浏《语言音乐学初探》可以说目前还是最为全面探讨这一问题的着作,杨氏总结了二者的关系:       他进一步指明了语言音韵影响音乐的三个方面。..

在音乐内容方面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音乐欣赏的审美体验与综合效应

   音乐欣赏是一项音乐审美活动,它的基本意义是从中获得音乐的审美体验。音乐欣赏的对象多种多样,人们欣赏音乐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围绕着音乐的审美体验这一中心来进行。如果说到音乐欣赏的作用,而所谓音乐欣赏的..

音乐审美中音响的基本属性

  我们这里所说的音响是指音乐音响。音乐是有赖于振动这一物理现象而存在的,但是振动产生的声音并不一定是音乐,音乐要在一定规则和条件下形成。具备了基本的要素之后,音乐音响才能成为组织音乐的重要部分。这些基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