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十八世纪奇迹”的莫扎特

神童

一颗闪亮闪亮的明星升起来了:莫扎特降生于奥地利一个接近维也纳的小城——查尔茨堡。

他生活在一个音乐家庭。父亲奥波里德·莫扎特是一位有才能的音乐家、演奏家、教育家。在那个时代父亲只能以仆人兼乐师的身分在一个伯爵的宫廷里供职。他和一个大主教的女儿玛利亚·安娜·彼尔特尔结了婚,生了七个孩子,只活了一个女儿安娜·玛利亚和儿子沃尔弗于格·莫扎特。父亲尽管富有独创性,具有坚强的性格和广博的学识,受人尊重,可是在那黑暗的社会里,他的才能仍然得不到发展。但是,他却发现了另一个天才——他的儿子小莫扎特,并把终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小莫扎特身上了。

天才是深山中的灵芝,没有被慧眼发现时,它便是一棵草,被人发现了,便成了珍宝。当时莫扎特即使是天才,假如没有被人发现,没有人能认识这位天才,天才的莫扎特也只好被埋没。老莫扎特预见了他的小儿子将是乐坛上的明星,便用他全部的心血、汗水浇灌这棵天才的萌芽。在父亲辛勤的教育下,小莫扎特过早地显露了他惊人的奇迹:三岁便在音乐之家的熏陶下,开始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表现出少见的音乐素质和乐感;四岁便学会了弹奏羽管键琴和古钢琴;五岁开始作曲。人们都说小莫扎特将来会是一个不寻常的音乐家。只有六岁的莫扎特——在其他的孩子还是只知玩耍嬉闹的年龄,他已经开始到欧洲各国旅行演出,获得多次成功,征服了欧洲,而在当时的欧洲便流传着神童莫扎特的传说。八岁的时候,莫扎特创作了第一批奏鸣曲,十一岁写了第一部歌剧,十四岁成为意大利鲍伦亚学院的院士,罗马教皇发给他“金距轮”奖章,他是荣获这种最高奖赏的第二个人。第二年,维伦的爱乐学院选这位少年音乐家为该院的院士。

少年时期的莫扎特所获得的成就令人惊叹。

十年旅行演出

萨尔茨堡的秋天是美丽的。

小莫扎特在倾听着林中发出的大自然的音响——这是美妙的秋声,动听的音乐 小莫扎特心中产生了灵感,此时诗人若要用抒情的诗句表现内心的感受的话,音乐家要用琴声表现内心的独白。他依着挺拔的树干拉起了小提琴。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在林中传扬,有时像小鸟委婉的歌唱,有时象流泉在窃窃私语 ,小莫扎特在即兴的演奏。

老莫扎特和他的朋友寻着诱人的琴声走来,两位老人没有惊动他,这位老朋友深有感触,而又激动地说:

“列奥波里德,你有了一个有天分的儿子,将来是我们的天才,我们的巴赫,我们的海顿 你真幸运!”

“老朋友,不瞒你说,我发现这个孩子有几分音乐天赋,我想把自己的后半生都倾注在他身上。”

“值得,列奥波里德。发现一位天才,也是你的贡献!在我们的时代,出现一位天才也是不容易的,就跟天体上多年出现一颗带着强烈的光焰的慧
星一样不多见。我们这个时代,大主教是绝对的权威,他的话就是真理,就是科学,不可侵犯;他需要的不是天才,是奴才。天才的出现,需要有慧眼去发现,发现了,还需要有天才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一棵破土的幼芽遇到冰霜的封冻,巨石的压迫,它能生存和发展吗?需要培养。列奥波里德,你想到了吗,培养一位天才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呀!我们处的不是文艺复兴产生巨人的时代 ”激越的旋律,强烈的力度对比的琴声把他们的谈话打断了,“小莫扎特应当出国旅行演出,那里也许会提供造就天才的温床。”

这番谈天,深深的触动了老莫扎特,他努力进行活动,做准备,争取出国。在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就在这个决定小莫扎特生活道路和命运的秋天,父亲同大主教请了假,得到允许,赴维也纳旅行演出。

出发前父亲和朋友们又担心起来,迟疑不决,种种的忧虑涌上心头:维也纳是世界名城,奥地利首府、欧洲音乐艺术的圣地。这里出现了无数的音乐家,这里又云集了世界音乐界的名流,在乐坛上有各种音乐艺术流派 现在,这里又正进行格路克的新歌剧和守旧的歌剧之间的斗争;这里的贵族都拥有自己的乐团,为了显示自己富有、豪华,常开家庭音乐会,在各种节日也举行公开的大音乐会;这里听众的欣赏水平又是那么高,有些贵族虽是趣味浅薄低俗,但他们有权,常常是一种新艺术的阻力 小小莫扎特——一个刚刚六岁的孩童能引起那里人们的注意吗?能开成音乐会吗?

但为出国演出已作了准备,不想改动行期,一切去听取命运的抉择吧!老莫扎特带领六岁的小莫扎特和十一岁的女孩登上出国的行程。这便开始了莫扎特陆陆续续历时十年的旅行演出的生活。我们跟随小音乐家的行

迹,记述下莫扎特所到国家演出的情况:

他们来到了维也纳,对六岁的孩子来说感到陌生,这是不同于萨尔茨堡的另一个世界。在维也纳尽管有音乐界的名流,但他们还未曾见过六岁的孩子敢于开音乐会,敢在这样的世界里抛头露面!不要说孩子的音乐,就凭这小小的年龄就轰动了整座城市。维也纳人把孩子推荐进宫廷,小莫扎特和姊姊在申巴龙夏宫里为皇族演出两个星期。他们姊弟两人有时单独演奏,有时四手联奏,人们兴奋地欣赏他们演奏的艺术。更为惊人的是,小莫扎特在显赫的达官贵人、太太小姐和一大群皇族面前,坦然自如地演奏了自己的作品。他们又提出自己的命题,请小莫扎特即兴地在古钢琴上演奏,这对一位有名的演奏家,即使当时的巴赫和海顿,也是一场考验。小莫扎特略作沉思,好象在冥想 之后,他像一位演奏家似的精神一振,手在琴键上有力的弹出主题的旋律 赢得喝彩。人们用布巾盖上了键盘,让小莫扎特隔着布弹奏;出人意料,小莫扎特像魔术师一般,熟练地演奏了复杂的乐曲。维也纳有一位著名的作曲家瓦根则尔,小莫扎特当着他的面,一次也没有练习地即兴地演奏了他一部最为复杂的钢琴协奏曲,听众大为震惊,佩服这位“神童”的天才。

“神童”像一阵风传遍维也纳、奥地利、欧洲。人们都想见见这位小“神童”。

小莫扎特出入宫廷和贵族的客厅,受到热情的招待。到处是赞扬、掌声、鲜花和礼物,到处是爱抚和保护,小小音乐家被人们包围着拥簇着。这种生活,对一个童年的孩子是如负重担。小小的年龄却访问了许多国家和城市,最初的二年中,他到过德国、法国、英国、荷兰和瑞士。旅途的疲劳不讲,就是无数次的演出,已令人难以承担了。小莫扎特得到了锻炼,经受住了考
验。

一七六三年六月九日,莫扎特的一家向巴黎出发,十一月份才到达巴黎。这段时间,小莫扎特经过德国。在一些大城市和贵族夏季的别墅、城堡里开了音乐会,受到不寻常的欢迎。小莫扎特的声誉已震动了欧洲各国。在他所到的城市举行公开的音乐会,报界新闻界都掀起宣传的热潮。在弗兰克福开音乐会时,有这样一张海报:

“今天八月三十一日,星期三晚六时正举行最后一次音乐会:十二岁的女孩和七岁的男孩举行钢琴演奏会,除了这个女孩演奏伟大大师们最难的作品以外,男孩将演奏小提琴协奏曲;交响曲演奏时,他将以古钢琴伴奏,他将在盖上布巾的琴键上好象未盖上琴键一样自如地演奏。以后人们如果在古钢琴或其他任何乐器上弹单个的音,或是和弦,或是其他东西,如小铃、玻璃杯、表发出的声音,他都能准确地说出这些音响的音名。最后他将不仅用钢琴即兴演奏,而且还用管风琴即兴演奏(时间随听众的要求,用听众向他要求的调性,甚至最难的调性)。用这些来证明他完全掌握了和古钢琴奏法不相同的管风琴的演奏方法 ”

当时的音乐会要开四五个小时,一般成年的演奏家也会感到非常吃力,何况是一个小孩子。

德国大诗人歌德,曾回忆他少年时代听小莫扎特音乐会时的情景:

“我在他是一个七岁的小孩时曾看见过他,那时我是十四岁。我很清楚地记得那时他是一个头戴假发身佩短剑的小大人 ”小莫扎特的演奏给人留下了难以忘却的印象。按着当时的时风,他穿着皇室赐给的绣制金线的古典的宫廷服装参加演出。他的服装、发式引得人们发笑 小莫扎特的一切,吸引住了巴黎的人们。他简直成了巴黎上流社会的音乐沙龙和音乐会最惹人注目的对象。他走到哪里,哪里便引起轰动。法国的宫廷,非常宠爱这位小音乐家。在新年的时候,准许小莫扎特站在法国国王的桌子旁。这是破格的优待,当时被看做是最大的荣幸。

小莫扎特在巴黎演出期间,正是法国新旧两大乐派斗争非常激烈的时期。新乐派的艺术思想,对他以后的歌剧创作产生了直接影响。

巴黎是一个令人向往又令人迷惘的世界,那里有世界上的豪华,也有世界上的龌龊。在那变化莫测的社会里,有人转瞬间升腾,转瞬间幻灭 这里有新的文学艺术,有新的音乐,人们可以自由言论,有着民主 好象比起德奥的那种守旧闭塞的生活空气,维也纳也变成了一个土气的外省城市了。小莫扎特在巴黎,参加了一些国家著名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艺术的民主、自由,都开阔了他的艺术视野。不久,小莫扎特在巴黎写成了最初四首古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并在巴黎出版了。这引起了更大的轰动,巴黎被征服了。

一七六四年四月莫扎特一家又赴英国,在这个国家逗留了一年多时间。在英国他同样赢得众多的听众,同样征服了英国的听众,使一些老音乐家也敬佩这位小小的音乐家。他的演奏技巧纯熟、超众。有一位在英国很有威望的学者,请小莫扎特即兴演奏当时一首歌剧的咏叹调——爱情的或是嫉妒心理的咏叹调。小小的年纪对歌剧咏叹调所描写的人物内心和性格的复杂性、戏剧性的理解,表现的那么深刻,使在座的音乐家和演奏家惊叹不已,拍案叫绝。

西洋音乐之父巴赫的次子——约翰·巴赫,他以“甜美风格”的交响乐、
歌剧和古钢琴的作曲家在意大利获得了声誉以后,来到英国,成了英国广大听众的崇拜者。就是这样一位已经征服了欧洲的大音乐家却主动地与八岁的小莫扎特进行友谊的接触。他们俩人的年龄相差 22 岁,但他们友好的平等的相处;他们一起弹琴,交换他们的音乐艺术感受和经验。

在伦敦,小莫扎特逐渐发展以作曲为他的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他致力于古钢琴、小提琴和交响乐的创作。他对声乐和歌剧也发生浓厚的兴趣。老莫扎特感到有必要让自己儿子学习意大利歌剧。小莫扎特跟伦敦剧院中的一位名歌唱家曼楚奥里学过声乐,这为以后歌剧的创作打下了基础。

这时的小莫扎特不仅是一位演奏家,而且成为了作曲家。在伦敦他出版了六首古钢琴和小提琴奏鸣曲。这个期间,父亲由于旅行演出生活的劳累,患了病。小莫扎特怕弹琴惊扰了病中的父亲,不用古钢琴创作了三部交响乐。到这时小莫扎特已逐渐写成了舞曲、回旋曲、奏鸣曲等四十三首作品了。

一个孩子创作了三部交响乐,出了自己作品集子,叫人不敢想象!

莫扎特的名字像长了双翅一样,很快飞遍了欧洲各国。

荷兰大使邀请小莫扎特到荷兰访问演出,莫扎特一家又去海牙,之后到阿姆斯特丹。两个孩子太疲劳了,累病了。略作休息便走上归途,经过巴黎,重新举行轰动一时的音乐会;在瑞士的日内瓦、洛赞、伯尔尼、秋利赫、慕尼黑、德国公爵的离宫又多次开了音乐会,所到之处都受到热烈的欢迎。

小莫扎特旅游欧洲又将近三年之久,终于回到了他所深深怀念的故乡— —萨尔茨堡,又重见了分别三年的小朋友,又恢复了童年的天真和活泼。

小莫扎特早已跨过了童年。他像成人一样或超过一般成人那样用功学习。他坚持不懈地学习音乐,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和创作的水平。他努力学习拉丁文、法文、英文和作为音乐家必修的意大利文。他的成绩显著。他不是一步步地走,而是惊人的飞跃——十岁的小莫扎特竟和成年的作曲家一起合作,创作庄严的清唱剧。萨尔茨堡大学的大学生每年要举行一次戏剧演出。在他十一岁的时候,他为大学用拉丁文创作了一部小型歌剧《阿波洛恩和吉阿春特》。同年九月维也纳一流喜剧团向小莫扎特正式预订歌剧。这只有非常有名气的作曲家才能得到如此信誉和荣幸。小莫扎特如期的完成了歌剧《假傻姑娘》。在维也纳期间他又写了宗教音乐《弥撒曲》,演出获得了成功。许多维也纳报纸作了报道:

“这个庆祝会的全部音乐是著名的沃尔弗干格·莫扎特——在萨尔茨堡公爵教堂里任职的列奥波里德·莫扎特先生的十二岁的儿子,以自己绝无仅有的天才写成的,更使大家惊奇和赞赏的是作者自己非常精确地指挥演奏了这些音乐,同时自己唱了经文歌。”

小莫扎特显露的音乐才华是多方面的,这是一般人不能媲美的。

小莫扎特没有满足眼前的成就,他继续向高高的山峰登攀。他加紧跟父亲学习,向更深的音乐领域进军,准备到意大利去。意大利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有灿烂的文化艺术,也是音乐之国。当时,一个音乐家只有在意大利赢得声誉,他的成就才能被世界公认。

一七六九年十二月,父亲得到维也纳宫廷作曲家加谢的推荐,拿着他的介绍信,前往意大利,开始了两年之久的旅行。小莫扎特还没有到达意大利,他的名声早已传到了那音乐之国。在崇尚艺术、音乐和天才的意大利,人们对莫扎特达到崇拜的程度。他们父子两人先到峻峭的阿尔卑斯山旁,罗威列托城。城里的显贵托杰施男爵请小音乐家到府邸演奏,聚集在男爵家里的一
些城里的知名人士,对小莫扎特的演奏赞叹不止!他们生平还是第一次欣赏到这样美的音乐,因而惊动了此城的上流社会。立即决定第二天在本城的大教堂里演奏管风琴。消息飞快地传遍了全城。第二天,观众潮水般涌向大教堂,大教堂被围得水泄不通。通向教堂的路被阻塞了,莫扎特无法通行。无奈找了几位身强体壮的人,在莫扎特的前面开路。

略停几天,莫扎特在意大利开始了真正的旅行演出。他到了维罗那、曼图亚、弗洛连齐亚、名城米兰、罗马、那不勒斯和文化中心鲍伦亚 所到之处,都掀起了欢腾的浪潮,把他当佳宾迎接。每到一处,他的音乐会开的都很成功的。大部分的音乐会都是演奏自己的作品。他准备了十四五个自己创作的节目。有古典交响曲,有钢琴和小提琴协奏曲,有奏鸣曲、赋格曲,也常常即兴演奏即兴曲。在演奏交响曲时,他坐在古钢琴后面指挥,在三重奏中他拉小提琴,同时,他也常独奏古钢琴和小提琴。小莫扎特在音乐会上常即兴演奏他第一次听到的协奏曲和咏叹调的伴奏,自己边伴奏,边以歌唱家的身份歌唱这首咏叹调。

他有敏锐的听觉,惊人的记忆力。有一次,他听了罗马教皇教堂的歌手们演唱了作曲家格列戈利奥·阿列格利的有名的多声部的《赞美歌》。这个作品每年只在受难礼拜内听两次,作品的总谱是谁也难见到。他听了,回到家立即凭借自己的记忆默写出作品的总谱。

在有着悠久艺术历史的意大利,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的音乐会,能征服了以音乐为语言的意大利的人民,那是何等的奇迹!而这个孩子在有高超鉴赏音乐水平的意大利人民面前,却大胆、勇敢的证明了自己。

当时,享有世界声誉的米兰歌剧院,被这位音乐天才俘虏了——他们正式决定向莫扎特预订大歌剧,而且要求按意大利风格写成。几个月之后,小莫扎特写完了歌剧《米特利达特·黑海王》,带着歌剧总谱又重来到米兰。歌剧院在他的指导下进行了总排演,他亲自指挥了新歌剧的演出。在米兰观众的心里——少年作曲家所获得的巨大的成功,简直不可思议。在剧场里,观众兴奋激动得发了狂:在歌剧的每首咏叹调唱完之后,都爆发一阵掌声和欢呼声。“大师万岁!”的呼声此起彼伏!

一七七○年八月鲍伦亚学院决定选十四岁的作曲家为其院士;一七七一年一月五日维伦的爱乐学院也选定少年作曲家为其院士;罗马教皇奖给少年作曲家一枚“金距轮”奖章。小莫扎特荣获了只有最卓越的作曲家才可获得的荣誉。

一七七二年秋,十六岁的作曲家结束了十年的旅行演出生活;开始了艰难的青年创作时期。

天才 主教 恶魔

莫扎特结束了十年的国外旅行演出生活之后,回到奥地利,正遇到奥国女皇举行少有的宫廷音乐会,莫扎特应邀参加音乐会的演出。女皇被莫扎特的美妙、动人的演奏迷住了,失神似地倾听着那动听的音乐。在座的人都鸦雀无声,莫扎特弹完了最后一个音符,结束了他的演奏。良久的沉静之后,突然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女皇被感动了,向即将结束自己少年时代的莫扎特投来关注地一瞥。这引起群臣的注意,他们暗暗地猜测:莫扎特要遇到福星了。
果然,女侍传下了女皇的旨意,要破例地召见莫扎特。

莫扎特的父亲听了非常兴奋、激动,又有些恐惶不安。莫扎特单独地来到女皇的身边。女皇精神格外的好,爱抚着莫扎特,在众人面前赞美了小音乐家。女皇摘下了自己的金表,这引起在场人的注目——这是世界上少有的金表!孩子们只有在童话世界里才能见到。金表小巧、玲珑、剔透,样式真美,在金表上还有美貌女皇的肖像!

女皇在大厅广众之前把她的金表赠送了莫扎特。在场的人们掀起了一片欢腾。女皇的儿子——那不勒斯公爵费尔丁安德,也走上前向莫扎特表示祝贺。从他的神情,可以看出公爵是很欣赏这位不凡的音乐家的。

老莫扎特把这一切详详细细地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我的孩子,你比爸爸幸运,你将会有好的条件从事你的事业,发展你的音乐天才,我不再担心你的前途了:老莫扎特躲在角落里百感交集流下了热泪。

事后,费尔丁安德公爵回到那不勒斯,从那给女皇写信,征求母亲的意见,想把莫扎特留在那不勒斯——他的宫内作宫廷音乐家。公爵很快收到了回信,他急不可待地阅读。他在读一封不可想象的书信:



你问我,你要不要把年青的萨尔茨堡人留下为你服务?我不知道该向你说什么。因为我不敢断定,你到底需要不需要作曲家或是没有益处的人们!假使这能使你愉快,我也不想阻止你。我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使你不要由于无益的人们,特别是像这一类无益的人们而给自己的宫廷找来麻烦。这些人像乞丐似的在世界到处游荡,会败坏宫廷的风气;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大家庭。”

儿子读了母亲——女皇这封信,大吃一惊:她为什么还要赠送给莫扎特金表呢?

这是虚荣外衣掩遮下的欺骗。

女皇是圣人,有堂堂的外表,在人们的面前,她是那样的仁慈,那样地热爱自已的臣民,那样的伟大,像一位救世主。可是,这位伟大的女皇在暗地里却是一个最大的有权势的骗子。

这条宫廷中的秘闻从小道悄悄地传扬出来,传到老莫扎特的耳中。起初,老莫扎特不相信,可事实证明传闻是真的呀!老莫扎特不敢将传闻的真象告诉自己的儿子,独自痛苦。他的好友来安慰他:

“你不要伤心,小莫扎特会自己寻找到生活道路。” “你不知道,”老莫扎特对他的好友说,“他们捉弄了我们,捉弄了一

个孩子!”

“安静些,老朋友,他们向来是惯会逢场作戏的。”

“他们侮骂我们是乞丐 ”

“我和你都活这么大年纪了,也应当明白一切不要太认真了。你要生气吗?你要发怒吗?你会气死的。”但是说着说着,他也克制不住自己,“看了就是叫人生气。他们使用了咱的小莫扎特,享受了他创造的精神财富,他们娱乐一番,高兴了一阵子,然后又无耻地说咱们的小莫扎特是无用的人 天才是无用的人 ”说着说着,他也哽咽了。

莫扎特生活的时代,就是这样。天才、才华在那些愚昧者、昏聩的君主和权势者的眼里,都视为有害之物。

在莫扎特通往青年时代的路途上,腐败的社会、当权者、主教大人、阴
谋者、恶魔们,为这个伟大的天才设下了不可设防的陷井,恶运随时向青年音乐家扑过来。

他们狠心地一脚把莫扎特踢开,没有留给他一席谋生的职位。只有萨尔茨堡的大主教伊耶罗尼姆·柯洛列多伯大公为他准备好了——奴才的位置。你要吃饱肚子吗?那你首先要做一个顺从的奴才。

但是,莫扎特不是奴才,而是一个天才。莫扎特已不是幼稚的孩童。在十年中,这不算太短的岁月里,他已认识了适合自己的生活道路。他更加相信自己的力量和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了事业,他不能任人宰割,不能屈服权势、主教和恶魔们。

大主教决心要莫扎特归顺、屈服于他,按着他个人的志向去生活。

大主教召见莫扎特,莫扎特心神不定,不知祸福。大主教装出关心的样子,脸上露着微笑,说:

“你愿意做一个好臣民吗?”莫扎特没有回答,沉默不语。大主教继续说,“你愿意在我的宫中为我服务吗?”

“我高兴做我所能作到的一切。”

主教大人听了莫扎特的回答很高兴,但他并没有弄清莫扎特讲话的含

意。

主教大人在情绪很佳的情况下,很想欣赏莫扎特的音乐。莫扎特在主教大人的书房进行演奏。主教大人的书房陈设豪华,还有一些古籍,甚至中世纪的羊皮书,充分显示出主人的兴趣爱好和学识。但是,莫扎特发现这些书积尘很厚,多年没人翻过,在这里仅仅是作为主教大人的装饰而已;室内阴森的气氛、黝暗的光线和那厚重的大窗帘,使莫扎特好象走进了中世纪封建大贵族的庄园,他感到窒息和压抑。琴声在书房里回荡 大主教将咖啡杯放下,站起来,缓缓地向莫扎特走来。望着他那一身贵重质料所做成的黑袈裟,那阴暗的投影,使莫扎特心灵一颤,感到向他走来的不是大主教,而是幽灵 莫扎特停止了弹琴。

大主教站住了,不动声色地对莫扎特讲:

“孩子,琴弹得不错。可是,你的音乐好象和这里的气氛不谐调。懂吗?说得更明白些,你的音乐离开了教廷的精神,表现的却是世俗的不太健康的思想。你不好多演奏些《弥撒曲》和《赞美诗》一类歌颂圣者的音乐吗?”

“主教大人,大家喜欢听 ”

“你应该理解萨尔茨堡的化身——他不喜欢听这种音乐,有伤风化。”

“他是谁?”莫扎特不解的问。

“他,就是萨尔茨堡的大主教!”

莫扎特全身象触了电似的,绝没想到他平时所敬重的大主教却是如此 大主教接着说:“我的孩子,你不要太紧张了。我还给你一个乐长职位,孩子,你不会拒绝吧?”

莫扎特的内心激烈的斗争着,最后他鼓起勇气回答说:

“大人,非常感谢你的恩典。只是,我年岁还太小,音乐修养还不够成

熟,我还需继续学习,还不胜任 ”

“莫扎特,你不要太自信,太高傲了。不要忘了你是谁的臣民!我需要的不是天才,而是顺从我的臣仆、臣仆!”

莫扎特不知自己在什么状态下走出了大主教的书房,只是,他的耳中一直可怕的响着:“臣仆!”的声音。
他感到大主教是残暴的农奴主,以封建老爷式的专横对待自己的人民(也就是他称作的臣民)。大主教的偏执和野心使他周围的人都不能忍受。要求臣民完全绝对服从,放弃自己任何的意志和愿望,把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强行融化在他老爷式的专横的意志中。想着想着,莫扎特感到可怕起来。

可是,他抑制不住的激动——他实在感到萨尔茨堡令人窒息,大主教专横,当权者不学无术,又不爱惜人才,只热衷权势。他气闷得很,他猛力地推开窗户,一股清风吹来,似乎使他冷静些,他反复地思索着:自己被“囚禁”在大主教的管辖之下,多么想和大主教决裂,远走高飞!又想到他自己是亲人的“人质”,——他一走父亲就会被解雇,他的母亲和姊姊谁来供养?他只好忍受大主教鞭笞式的侮辱。

莫扎特经过长期屈辱的请求,主教大人终于准许了他的假期。一七七七年九月,二十二岁的莫扎特在母亲的陪伴下出走了。莫扎特和母亲乘坐着旧式邮政马车走了 大主教把老莫扎特当作人质不放。临分别时,老莫扎特来为儿子送行。想起往昔都是自己陪着小莫扎特出国旅行演出,今日他没有自由了。他十分沉痛地拉着莫扎特的手一再嘱咐:

“我的孩子,你还年轻,爸爸还是有些不放心,你的实际经验还不多,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

“爸爸,你不要为我担心,我会全力去从事音乐,寻找我的生活道路。” “孩子”父亲的声音颤抖了,“在外边不行,就尽早地回来呀!”老莫

扎特想到外出的孩子可能遇到困难和阻力,他难过地流下热泪。

马车走动了,老莫扎特站在风中痴痴地望着远去的儿子;现在只剩下他了

莫扎特来到德国的文化音乐中心曼海姆,在这里他结识了很多音乐家。他们互相研究音乐,真挚的友谊推进了莫扎特的创作;他在这里呼吸到真正的自由空气。他和这里颇享盛名的曼海姆交响乐队合作得很好。他为乐队的长笛演奏家温德林加和双簧管独奏家拉玛创作了两首卓越的长笛协奏曲和双簧管协奏曲。

一七七八年三月,他和母亲又到了巴黎。今日的巴黎和他童年见到的一样充满了喧闹。但巴黎似乎已忘记了往昔的“神童”莫扎特。他同母亲为了节约开支,住在小旅馆的下等房间里。他们远离自己的家乡,无亲无友,孤独无援,遇到种种困难,他不灰心。为了音乐和前途,在巴黎他奔走着,忙碌着,勤奋地工作着。经过努力,举行了公开音乐会,获得了成功。

恶运终于扑过来:炎热的七月,母亲因过度操劳病倒了。她已经病了很久,但她一直没有对儿子讲,怕儿子为自己担心而分散精力。莫扎特整夜地守候着母亲,为她四处奔走请医生搞药品。母亲病危了,身边没有父亲,也没有她任何亲人。他痛苦,他焦急,心如火焚——七月三日,他的母亲死在他臂膀里。夜,凄惨的夜,守在死者的身旁——在一种极度悲痛和茫然若失的精神状态里,恍惚不定地给父亲写了一封长信。这是一封催人落泪的信!

第二天,他怆然埋葬了自己的母亲。现在,他在异国完全是一个孤零零的人了。为了事业他牺牲太大了,失去了自己热爱的母亲!摆在他面前的前途是不可预测的。他没有胆怯,也没有因过度的悲伤而失去信念和前进的勇气,他仍然留在巴黎。此时,大主教想用官廷乐长的诱饵拉他回返,他没有被宫位所俘虏。他顽强地工作着,在巴黎最后几个月的时光里,他出色地完成了几首巴黎钢琴奏鸣曲:《a 小调奏鸣曲》、《C 大调奏鸣曲》、《F 大调
奏鸣曲》、《A 大调奏鸣曲》

父亲心里很着急,怕大主教发怒,写信催逼儿子尽快回来。莫扎特无奈于一七七八年九月回到家乡。

莫扎特回到萨尔茨堡,又开始过那种奴仆音乐家的屈辱生活,他一天天难以忍受。大主教得寸进尺,强迫莫扎特接受更为苛刻的条件:他不能在任何地方演出,没经大主教同意不得到任何地方去,即使期限很短也是如此。大主教对莫扎特的摧残、嘲弄、侮辱越来越严重。一个贫穷无权的音乐家无人保护,只有自己靠斗争来争取自由!

这个时期,慕尼黑剧院请莫扎特写大歌剧,由于大主教和慕尼黑有特殊的外交关系,许可莫扎特写歌剧。歌剧《伊多美纽》很快写完了,在慕尼黑获得成功。成功使莫扎特更无法忍受大主教的压迫,反抗的情绪不断在上升,只要有一根导火线,就会爆发。

这根导火线逐渐燃烧起来。大主教召请莫扎特去维也纳,想在维也纳的上流社会里作为炫耀。莫扎特高兴地赴诏,他想到在维也纳可以和音乐界的朋友进行广泛的接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当他到了维也纳,一切都不像他所想象的那样 音乐界的朋友为莫扎特筹备音乐会,多方面邀请他演出,大主教像奴隶主一般专横,不准他参加音乐会演出。偶尔他同意莫扎特演出,却把莫扎特当成犯人似的,演出后不能和广大观众接触。

日常生活中,他逼使一个大音乐家和奴仆一起共餐。对待莫扎特跟对待仆人一样,甚至都还没有厨师的地位高。封建主义的愚昧落后的强权,残暴地践踏蹂躏了一位天才;这位大音乐家在社会上却没有垂针立足之地。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愤怒,写信给父亲:

“大主教粗暴无礼和残酷的对待我,强迫我扫地,收给房间,只付给很可怜的一点钱。我不能再忍受这些了。心灵使人高尚起来。我不是公爵,但可能比很多继承来的公爵要正直得多。”

老莫扎特接到儿子的信失望了,他要开导儿子,劝说他要忍受。莫扎特告诉自己的父亲再也不能屈服了,“我的幸福到现在才真正开始。”

他勇敢的同大主教决裂。往常时,早晨起来就要到大主教的住室的穿堂里与仆人一起等候他的吩咐;今天,等到大主教接见的时候,他走进大主教的书房。大主教看到今日的莫扎特跟平时不一样,故作镇静地吩咐道:“莫扎特,请你写一首表现仆人令主人快活的主题的奏鸣曲。明天我就要听你的充满诗意的演奏。”

莫扎特忍受不了这种下流粗野的侮辱,他恨不得走上前,给这个身披神圣外衣的大流氓狠狠一个耳光。可是,他想到了父亲——父亲还在他的手下当奴仆音乐家 他竭力克制自己的愤怒和涌上来的热血,沉重地回敬了他:

“主教大人,很遗憾,您的臣民从今天起是无法再尽职了!”

他把自己的辞呈递给了大主教,主教大人没有想到莫扎特敢有如此的冒犯举动。他的乐师,还没有一个人敢如此胆大妄为。他错误的分析,以为莫扎特要求更高的优厚待遇呢。

“莫扎特,你还嫌钱少吗?你还需要多少——难道我一个大主教雇不起你一个莫扎特!我有的是钱。”

“主教大人,我不希罕你的金钱,我需要的是自由!金钱是收买不了自由的。”
“哈 莫扎特不要太天真了,你可知道主教大人的权力——” “我有主宰我自身的权利!”

大主教也是生平第一次遭受这样的冲撞,他气得直喘,再也无法伪装下去,他暴跳如雷,竟用粗野的下流话谩骂莫扎特。莫扎特很平静,他轻蔑地看了大主教一眼,转身走了。

“给我滚!”

“主教大人,您会有那么一天的!”

这更激怒了大主教,大主教近侍阿尔柯伯爵从主教的房间像一只疯狗似地冲出来,把莫扎特从楼梯上踢下来。莫扎特从楼梯上滚落下来,头部身体跌伤了。他愤怒地说不出话来,浑身发抖,眼前一片黑,什么也看不见了,他勉勉强强回到自己的屋里,一头栽倒在床上。他痛苦地思索:强权为什么就能够蹂躏一个音乐家、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就允许强权毁灭一个音乐家、一个天才?

莫扎特病倒了,病得很严重,常处在昏迷当中。

几天过去,莫扎特逐渐好起来,他经过这一场精神和肉体的搏斗,坚强起来了,他获得了自由!不再作任何人的奴仆。他走上了自己新的创作道路,同时,也是更艰苦的人生道路。

莫扎特从此离开了萨尔茨堡,定居维也纳。

生活是自由的,但困难是重重的。

莫扎特单独一人生活在维也纳,无人照顾,也无人资助,一切依靠自己的工作、劳动和创作来解救自己。

他给私人教授音乐课,弥补自己不足的经济收入。他每天艰苦紧张地工作着:早晨起来,头脑清醒,便抓紧创作,午饭前去给私人上音乐课,教小提琴或钢琴,晚上还要参加紧张的音乐会演出。演出结束了,时间已经很晚,莫扎特已经精疲力尽。可是为了生活,为了事业,他在深夜里还要坚持写作,一直写到困乏得握不住笔杆为止!即使如此,他的收入也只能刚刚够交房租和糊口。

莫扎特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从事创作,什么也压不垮这位年轻的音乐家。不久他写出了歌剧《后宫的诱逃》,轰动了维也纳。之后又写出了《唐·璜》、《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著名歌剧。他的声誉充满了维也纳,引起奥皇约瑟夫二世的重视,获得了音乐大师海顿和宫廷诗人达·朋台的真挚的友谊。同时也遭到了宫廷作曲家安东纽·萨拉耶利的恶毒的嫉妒。

海顿比莫扎特大二十五岁,两位艺术大师在音乐创作上结成了真挚的友谊。海顿这位大师对莫扎特的情感是“父亲、老师、朋友”。他们的友情在音乐史上留下了珍贵的佳话。海顿写了六部出色的四重奏献给莫扎特,莫扎特也创作了六部四重奏作为答谢,献给了海顿。而这六部四重奏成了莫扎特音乐会上的名曲。

莫扎特的音乐创作越来越带有社会性,有严肃的民主的政治倾向。

莫扎特和达·朋台在歌剧创作的合作中,使他们的友谊更为发展。达·朋台常常来拜访莫扎特。他们一起谈话,常常谈得很久。当时,伟大的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的喜剧《费加罗的婚礼》在巴黎上演了,很轰动。人民喜爱这出喜剧,喜爱剧中的费加罗。可是皇帝、大官们却反对、仇恨这个喜剧。他们感到剧中讽刺的就是他们;他们在剧场看戏,如坐针毡。最后他们强行禁演了《费加罗的婚礼》。
达·朋台为莫扎特读了这个被禁演的剧本,莫扎特更受感动,在他的内心有了要把它写成歌剧的动机。他勇敢地赞美这个被禁演的剧作,赞美剧中的费加罗,他讲:

“朋台,你真是一个天才,真有眼力,选了这样一个好剧本!你看第五幕第三场的费加罗的独白,写得多么好,多么深刻。”莫扎特从朋友的手中取过剧本,重新翻到第五幕,充满激情的朗诵起来,“‘ 因为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 门第、财产、爵位、高官,这一切使您这么扬扬得意!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的享受?您只是在走出娘胎的时候,使过些力气,此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而且,您这个人也够庸俗的!至于我呢,天呀!湮没在无声无息的广大人群中,单为了生活而不得不施展的学问和手腕,比一百年来用来统治全部西班牙的还要多。 我不顾一切,投身戏剧。就是把脖子伸到绞索里去,我也干!我匆忙地编了一出喜剧,描写回教国家的后宫习俗。我以为我是西班牙作家,就可以毫无顾忌地批评穆罕默德。立刻,一个 不知道哪个国家派来的公使告了我一状,说我的诗句污蔑了土尔其政府、波斯、一部分印度半岛、整个埃及、巴尔卡、的黎波里、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王国。为了讨好我认为都是一些不识字的穆罕默德王爷,我的喜剧这就被焚毁了。这些王爷把我们弄得遍体鳞伤,还把我们叫作‘基督教狗教徒’!——没法贬低天才的价值,就以摧残天才作为报复。 在马德里,新制订了一种关于出版自由的制度,连报纸也包括在内。只要我的写作不谈当局,不谈宗教,不谈政治,不谈道德,不谈当权人物,不谈有声望的团体,不谈歌剧院,不谈别的戏院子,不谈任何一个有点小小地位的人,经过两三位检查员的审查,我可以自由付印一切作品 ,多么出色的独白!可以改写成动人的咏叹调。”

“莫扎特,我们的音乐家,你写吧!”

“我一定尽快写好这个歌剧。”

莫扎特很快完成了《费加罗的婚礼》歌剧创作。此事被萨拉耶利知道,他赶来为莫扎特祝贺:

“莫扎特,您真是我们奥国的大天才,又完成了新歌剧,我一定帮助你向皇帝推荐。”

“谢谢您,亲爱的朋友。您是宫廷音乐的主宰,有了您一切都会顺利的。” “请相信我的友谊。”

事后,这出歌剧本送到皇帝那里,奥皇想要听听宫廷的音乐家萨拉耶利的看法;萨拉耶利在皇帝面前装出一副卑恭的样子,说:

“陛下,请您明鉴,这出剧以小人看,不是好剧。它攻击我们 在欧洲有很多国家禁演这个剧。”

被这样一讲,皇帝生气了,问道:“莫扎特为什么还要写它?” “莫扎特被世人称为天才,他年轻,变得太狂妄了, ” “下令,禁止上演《费加罗的婚礼》!”

萨拉耶利听了皇帝的旨令,高兴的得意忘形,暗暗欢喜:

“莫扎特、莫扎特,有我就没有你!”

达·朋台得到这消息后,立即谒见约瑟夫二世,进行说劝:

“陛下,臣我多年负责审查剧本,从未失职,从未辜负陛下恩宠。臣民

莫扎特一向敬重陛下,为陛下歌功颁德,从不敢越规 《费加罗的婚礼》
是描写男男女女的爱情,描写他们的婚礼,您看剧名叫‘费加罗的婚礼’,就是写的婚礼,人人看了高兴 陛下 ”

在莫扎特的真正的朋友达·朋台的努力帮助下,不仅歌剧于一七八六年公演了,而且莫扎特自身免遭一场灾祸。

当以后莫扎特想起萨拉耶利的虚伪和卑鄙时,称他是自己一生所遇到的“恶魔”。

最终,还是天才战胜了恶魔!

《费加罗的婚礼》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位当时崇拜莫扎特的歌唱家奥·凯利非常真实、生动地回忆起当时演出的盛况:“我们的莫扎特亲自指挥了自己的新歌剧的演出,演员卡努契热情的演唱。当唱到咏叹调《不要再去做情郎》结束部分的时候,乐队雄壮的响应着他那宏亮的歌喉,剧场爆发了雷鸣的掌声;乐队的队员们都站起来,用琴弓敲打着乐谱架,呼喊着:‘好,大师!’‘伟大的莫扎特万岁!’”

穿黑袈裟的人

维也纳的秋天是灰暗的。

霜打的落叶被秋风吹卷着,在田野和路上飞滚着,有时在街道上随着风旋转着,秋叶片片落在莫扎特的衣帽上。他望着这萧瑟的秋风落叶,预感到人生的“秋天”到来了,不禁一种悲凉涌上心头,他不自觉地把秋大衣裹紧,头紧紧地缩进竖起的大衣领里,加快脚步,向家里走去

走进家门,赶紧把身后的门关好,好象生怕什么东西随后跟进来。躺在病床上的妻子,看见莫扎特的神态,不安地问:

“亲爱的,今天你怎么的了?”

“没什么。”莫扎特掩饰着说。

“那你的脸色怎么那么难看?”

“亲爱的,不要胡乱猜想。外边的风大,天气凉些 噢,药我给你取

来了。”

他服侍妻子吃过药,妻子的精神似乎好些,莫扎特陪她谈着天。忽然妻子好象想起什么,带着奇怪的神情向莫扎特讲述:

“莫扎特,你知道刚才有一个奇怪的人来找你——”

“谁?”

“我也不知道。”

“那就更奇怪了!”

“奇怪?那个人有些神秘,令我看见他有些害怕:有人急促的扣门,我支撑着下床开了门,进来一个穿一身黑色衣服的人,就象从黑暗的地狱里走出来的,分辨不清他是什么人。头好象也是戴一顶黑帽子,脸也藏在黑纱里,我看不清他的容貌,只有两只眼睛闪动着,不知他是人,还是恶鬼 莫扎特我怕 ”莫扎特的妻子浑身颤抖。

“亲爱的,不要怕。后来呢?你说下去。” “后来,他问我:‘莫扎特先生在家吗?’我告诉你不在家,问他有什

么事情。他说:‘我请莫扎特先生写一首乐曲。’他临走,还说,他还要来找你。”妻子用手紧紧拉住莫扎特,“莫扎特,你说该怎么办好呀!”

莫扎特听了妻子这段令人不解的叙述,心情也不安起来。他没有表露出
来。装作没事的样子,安慰妻子。等妻子安静地躺在床上,他才向大钢琴走去。

一首即兴曲由钢琴弹奏出来,徐缓哀怨的调子,似乎在诉说一个人感到死神即临时那种复杂的感触,在那短暂的弥留时刻急速的回忆自己一生——童年的幸福,闪光的年华,苦难的过去,催人落泪的岁月 莫扎特凝神地望着远处。他在思考着人生,他在冥想 骤然在浑厚的低音部的哀愁的音行背景上,出现了高昂、激越的旋律,让我们感到是一个勇者和黑暗、专制的命运在搏斗。突然,急促的扣门声,打断了莫扎特的即兴演奏。妻子喊着:

“莫扎特,你听,就是刚才的那种扣门的声音。”

莫扎特细听一阵,毅然向门走去;妻子用颤音喊住莫扎特:

“亲爱的,你不要去开门。时间很晚了,外面黑得怪可怕的。”

扣门变得越来越重。莫扎特上前开了门,从黝暗的夜色里闯进一个全身黑的人,好象是从坟墓里走出来的一样。莫扎特一惊,在他的脑中产生一种意念:他是不是把浮土德带走的魔鬼靡非斯特,也想把我莫扎特带到死神那里!莫扎特尽力的搜索自己的记忆,那个神秘的来者变着声音说话了:

“您就是莫扎特先生吗?”

“我就是。”莫扎特听着他发出人的讲话声音,恐惧减少了些,才定睛看看神秘的不速之客:穿着一身跟可怕的黑夜一样黑的黑袈裟。莫扎特试探地问:“你是——”

“我是向您订购乐曲,请您写一首《安魂曲》。我需要的时间很紧,请您快速写完,过后我来取。”他从钱袋里掏出金币交给莫扎特,“这是预订的钱,等写好我来取《安魂曲》时,再付那一半款。”

说完转身向门走去,走到门前又停下,回身对莫扎特嘱咐说:

“我相信您不会失信于我的。”

他打开门,刚要走去,莫扎特追上,说:“先生,您的姓名?” “您不必问了,我也不便告诉您。”

这个穿黑袈裟的人走了,像一个幽灵消失在屋外的夜色之中。

幽灵似的人走后,莫扎特沉思了很久 莫扎特抓紧着时间,急急忙忙地创作着《安魂曲》。

不速之客来订购《安魂曲》,给生活在苦难中的莫扎特增添了更大的精神苦难。与其说是为无名氏写乐曲,不如说是为自己写《安魂曲》。此时,莫扎特的生活非常贫困、潦倒,连一家人的生活都难以维持。

不久,寒冬降临了,莫扎特也被苦难的生活折磨得难以支撑。在苦难搏斗中写成的《安魂曲》成为这位音乐家的天鹅之歌。

一七九一年十二月四日至五日的夜里,莫扎特逝世。在他临死前还关心着订购《安魂曲》这件事,倒底无名氏是谁?后来人们查明,原来那个秘密的无名氏,是音乐爱好者和浅薄的作曲家瓦尔捷格·初·史图帕赫伯爵派来的仆人。他常常派人隐名向有名的音乐大师订购作品,然后在自己的家庭音乐会上以自己作品的名义进行演奏。在订购《安魂曲》的前几天,他的妻子病故了,他还想像以往那样,把莫扎特追悼亡魂的《安魂曲》做为自己的乐曲在众人面前演奏,窃名盗誉。

埋葬莫扎特的那一天,天空阴霾灰暗,刮着狂风下着大雪。纷纷扬扬的大雪被寒冷的北风吹得狂旋乱飞,卷起一阵阵雪烟。暴风雪使人睁不开眼,在雪烟中,对面看不见人。那一天,没有人为莫扎特送葬,连他生前的崇拜
者、朋友也没有决心走到墓地;也没有亲人,他的亲人——妻子正害着重病。只有莫扎特的恶毒的嫉妒者萨尔耶利,两眼一直死盯着棺木,走到圣马尔克修道院的墓地的门口,这是叫人费解的现象。但是,这也抹不掉萨尔耶利毒死莫扎特的历史的传说。不管莫扎特是否是他毒死,普希金的诗剧《莫扎特与萨尔耶利》揭示了这个“恶魔”的本质——他对莫扎特来说,他是害死摩尔人的狠毒的埃古。

埋葬莫扎特的时候,家里没有一文钱,把他的遗体葬在穷人的公墓里。当莫扎特的妻子病好转,两个星期后可以下床了,来到公墓找自己的亲人的遗体时,却再也找不见了。

穷人的公墓葬满了穷人的尸体。埋葬莫扎特的守墓人不久又死了,除了他谁也说不出我们的莫扎特葬在什么地方。

一个时代的伟大天才,就是这样地结束了他的短短的一生!

在人间,他的生命熄灭了,但在永恒的星空上他却永远地闪烁着光辉。

为您推荐

音乐欣赏的主体性与创造性

   从表面上看,音乐欣赏似乎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行为,是欣赏者对外界音乐刺激所做出的反应。然而实际上,无论是欣赏之前对欣赏对象的选择,还是在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活动,都表明音乐欣赏并不仅仅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在生活中创造音乐

  音乐来源于生活,我们也可以在生活中创造音乐。为大众所喜爱的破铜烂铁打击乐团便是以日常生活用品为媒介,将打击乐的演奏、表演者的肢体舞动及视觉喜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展现声音特质,创造出节奏丰富,金铁交鸣的迷人乐..

让表演贯穿课堂,让“音乐创造”和“音乐实践”有机结合

  音乐艺术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它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它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让孩子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也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

声势打击乐参与,发展音乐创造性

音乐表演美学创造的真实性与创造性统一

  二度创作兼顾真实性与创造性的协调与统一。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再现。把握作品的内容、形式、时代背景是进行第二度创造的基础。乐谱是作为音乐表演真实性的基本依据,对乐谱进行研究揣摩至关重要。《春花秋..

对学前儿童创造能力及想象力方面的影响

  学前期儿童的创造力属于整个创造力行程过程中的萌芽期,也是形成创造力的最好时期、开发人体创造潜能与潜力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的音乐活动,对儿童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开发和培育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想象力有很大一..

巧用歌曲创编,培养双语班学生的创造能力

  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直接根据歌词或直观的画面等方式教授歌曲。在实际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创编歌词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低年级的双语班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汉语词汇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