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1843—1907)

19 世纪后半叶,欧洲各民族音乐文化勃发兴盛。在似乎沉寂的北欧,升起了作曲家格里格这样一颗光焰夺目的明星。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于 1843 年 6 月 15 日诞生在挪威的卑尔根。祖上是苏格兰人。父亲经商,并兼代英国驻卑尔根的领事。母亲是挪威人,还是一位音乐修养很高的钢琴家。格里格小时候,家里每周举行一次音乐爱好者们的音乐会,于是他渐渐地爱上了音乐。6 岁时,他开始随母亲学习钢琴。母亲特别喜欢莫扎特以及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威尔第的音乐,格里格也就从小耳濡目染与这些作品相从为伍,结成了亲密的伙伴。12 岁,他开始学习作曲后,更是情痴神迷。一次学校的作文课上,他竟将一首变奏曲交给了老师。

格里格父母的朋友中,有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布尔,他是挪威民族乐派的创始人之一,并曾创建了挪威第一座国立歌剧院。1858 年,布尔旅行演出归国后,特地来看望老朋友一家。格里格为布尔演奏了自己写的《德国主题变奏曲》,布尔大为赞赏。于是,他建议格里格的父母送孩子去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于是,15 岁的格里格告别了父母和家乡,独自来到莱比锡,开始了四年的音乐学院学生生活。

毕业回国不久,格里格结识了比他年长一岁的年轻挪威作曲家诺尔德拉克。他们一见如故,亲如手足。诺尔德拉克向格里格介绍了自己为挪威进步诗人比昂森的诗歌谱写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写在挪威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年代中,深受人们喜爱,后来定成了挪威的《国歌》。诺尔德拉克激动地说:“我们是挪威人,我们不能玷污我们的荣誉。我们必须忠实于自己民族的音乐。”格里格深受感染,他决心和朋友携手并进,为发展挪威音乐献身。为了表示对朋友的感谢,格里格创作了一首《幽默曲》献给诺尔德拉克。三年后,诺尔德拉克去世,格里格在无限的悲痛之中为老朋友写了一首《葬礼》,并亲自登台演奏。

1866 年,格里格在首都奥斯陆举行了作品音乐会,引起了轰动。第二年,他被任命为奥斯陆爱乐协会指挥。

好景不长,当这位年轻作曲家刚被人们了解时,挪威的民族独立运动不幸受到了挫折,政治环境十分恶劣。格里格一时成为反动文人攻击的众矢之的,生计也受到影响,他的情绪十分低落。

1869 年初,格里格收到一封寄自罗马的意外来信。信中写道:

“格里格先生:

你的奏鸣曲真使我惊喜。

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你作曲天才的证明。我祝贺你在祖国所取得的成就,相信你一定能继续发挥才华。如果你能来德奥,则请到魏玛来小住。我很希望同你认

识。”

署名赫赫然是“李斯特”。

一代大师的来信,为格里格带来了信心和希望。这年秋天,格里格赶到了罗马。李斯特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表示对他的作品非常喜爱。李斯特为格里格举行了作品音乐会,并且亲自视奏了格里格刚刚完成的新作《a 小调钢琴协奏曲》的手稿。音乐会大获成功,格里格由此开始走向了世界。
回到奥斯陆之后,格里格发起组织了旨在促进挪威民族音乐发展的音乐协会。1874 年,他获得了挪威政府的资助,从此他终于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创作了。

1876 年,他完成了为挪威著名戏剧家易卜生名作《培尔·金特》的配乐,上演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格里格的作品不但在挪威国内赢得了盛誉,而且很快就流传于欧洲各地。1888 年,格里格应邀出国旅行,遍游欧洲各国,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欢迎。伦敦的报纸曾就他的一场音乐会的盛况做过如下报导:“音乐会预定在晚上举行,可是,格里格的音乐迷们从早上 8 点就已来到音乐厅门前等候了。”

格里格的音乐尤其引起了俄罗斯音乐界的重视,柴科夫斯基热情地赞扬说:“格里格的音乐渗透着迷人的忧郁,反映出了挪威大自然中的美。它忽而宏伟宽广,忽而平实可亲,对于北方人来说,永远无比地诱人。其中还有一种令我们感到亲近的、很快就能在我们心中引起热烈同情和强烈共鸣的东西。”

回到挪威后,格里格的身体日渐衰弱。年轻时,由于在校过分用功,他曾患肺病,并实行手术切除了一只肺叶。顽症一直伴随他多年,这时更为严重。他一面休养,一面创作,写下了最后两部作品:《挪威农民舞曲》和《挪威舞曲》。

63 岁时,他在英国多次邀请之后,不顾身体虚弱,决定再次出访。正当他准备出发时,病势突然恶化,终于未能成行。1902 年 9 月 5 日,格里格离开了人间。

挪威政府为了表彰他生前对挪威民族音乐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决定为他举行国葬。9 月 9 日,挪威卑尔根城格外肃穆,街道两旁站满了心怀悲痛前来送葬的人群。他的灵柩乘着马车,经由一条条街道,穿过一个个村庄,来到一座大山前,安放在背靠大山,面对大海的天然洞口里。

格里格,这位挪威民族的优秀子孙,将永远跟亲爱祖国的山山水水同在一起了。

为您推荐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

谁能想到,一位作曲家在完成了许多出色作品成为音乐学院教授之后,又重新开始认真学习作曲理论,然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尼古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

德彪西(1862—1918)

20 世纪的音乐舞台,是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拉开帷幕的。 克洛德·阿希尔·德彪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于 1862 年 8 月 22 日生在巴黎近郊。父亲是店员,还参加过巴黎公社武装起义。父母..

理查德·斯特劳斯(1864—1949)

斯特劳斯是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但在严肃无情的政治生活中却失足而成千古憾恨。他那漫长而曲折的一生中的功过是非,真是令人感慨,一言难尽。 理查德·斯特劳斯(Richard..

勋伯格(1874—1951)

巴托克(1881—1945)

在 20 世纪流派众多风格各异的音乐世界中,匈牙利作曲家巴托克坚定地根植于自己民族的传统土壤之中,大胆吸收一切可供借鉴的外来表现手段。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 20 世纪中民..

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这位作曲家几乎一生旅居国外,并且始终处在本世纪各种音乐新潮的风口浪尖上,但他的音乐中仍然保持着浓郁地祖国俄罗斯的优秀传统。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Igor Stravinsky)1882 年..

普罗科菲耶夫(1891—1953)

当初谁也没想到,大逆不道的普罗科菲耶夫如今能被誉为俄罗斯音乐传统的忠实继承者。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y Prokofiev)于 1891 年 4 月 23 日出生在俄国叶卡杰琳娜省的桑磋夫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