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来年前,在中国拍一部电影只在五六十万元,如果有人花费超过了100万元,那他就是在拍“大片”了。但是今天在中国拍电影,不花到200万您就免谈。前两年的《红樱桃》,号称投资200万美元,合人民币1600多万;一部《兰陵王》,人民币花到了2000万;《秦颂》的投资号称三四千万,而另一部现在还没拍出的《大闹天宫》的投资已经号称高达一个亿的人民币。现在在中国拍上千万元的片子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闻,拍片成本直追国际水平。
我们看一看海外的影片要花多少钱。成龙的《红番区》,花了将近一个亿的港币;《真实的谎言》,投资据说七八千万美元;《水世界》,投资1.6亿美元,也有人说花到了两亿美元。大投入、大场面、大轰动、大收益,这是好莱坞近年来实行的战略。我听说一批中国导演看了《真实的谎言》这样的片子后,不禁自叹道:这片子不是拿钱堆的吗?我们怎么竞争得过?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是否今后的电影会越拍越“大”?未必。
美国电影界已经开始为“大片”亮起了红灯。那是《水世界》拍竣上演以后,评论界一片哗然,影评家批评该片缺乏想像力,只是一味地炫耀大场面,枯燥乏味,花了这么多的钱拍这样的电影,值吗?这部电影在观众中的反应也较冷淡,票房远远落后预期水平。拍“大片”就是这样,高投入,高利润,也高风险,一旦影片失败,影片公司将陷入难以为继的困境,即使是在美国这样的电影帝国。美国一家有名的独立制片公司“卡罗尔科公司”便是一例。这家公司专门拍摄高成本的大制作,它拍摄的《第一滴血》、《本能》、《绝岭雄风》等23部影片,票房总收入26亿美元,平均每部赚1.13亿美元,让它发了大财。可是,一旦影片不卖座,就赔惨了。比如那部他们大走背运的《美国舞娘》。1995年年底,这家公司终于因为负债累累而宣布破产,被另一家大公司“20世纪福克斯公司”以5000万美元收购。
在好莱坞的历史上,因为追求豪华大场面花费巨额资金,最终导致一蹶不振的,不乏其例。现在电影的花费越来越高,如巨额制景费、场租和损耗赔偿费、广告宣传费和付给大明星的高额报酬。仅就大明星的片酬一项,像史泰龙、吉布森这样的明星现在每部影片的酬金都在2000万美元左右。上面说到的那部《美国舞娘》,虽然赔了大钱,但女主角黛米·摩尔仍然拿到了1250万美元的片酬。这样的片酬模式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好莱坞内已经有许多人担心,它会使得制片人只能为减少开支而从剧本中减少许多人物,为了获得最有保证的票房,也会使这些一流的明星们只去演最熟悉的套路,从而将他们禁锢在公式化的动作片或喜剧片中。这之中受害的是谁呢?是那些二流的演员们,他们可能失去许多机会,但损失最大的还是观众,他们所
看到的影片会越来越公式化、越来越狭窄。最终,观众的厌烦,会让票房惨跌,影片公司破产。所以,这两年好莱坞已开始转向非常重视那些低成本、有独创性的独立制片公司的影片。1997年“奥斯卡奖”的得主几乎清一色的都是这些独立公司制作的“小片”。如果我们有机会看到这些获奖片,我相信,一定会比那些用钱堆出的热闹非凡的公式化大片更耐看,更有回味,更有活力。
我现在是很为在中国拍“大片”的人担心。一部投资2000万人民币的影片,比起海外拍片的成本确实还算不了什么,但是要在中国电影市场上收回成本,票房至少要做到6000万以上。可能性大吗?有人测算过,一部国产片在中国电影市场的饱和票房,也就是2000万,这样制片厂大概能拿回700万。对于中国人来说,花钱不是我们的长项,但是拍出富有智慧的富于创造的低成本影片,我们完全做得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