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好吃,天天吃也倒胃口。语句通顺、内容完整、选材平平的习作并不能吸引读者,吸引评委。新的材料才会给人新的感受、新的收获。正如名
家所说,文章质量的高低,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因此我在要求学生掌握写作常识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他们的选材能力。
首先,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只有自己熟悉的材料,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情真意切。否则,胡编乱凑,就会言语模糊,甚至笑话百出。触景才能生情。李白写的《望庐山瀑布》之所以流传千古,其主要原因是他亲眼目睹了庐山瀑布的气势,方诗兴大发。
其次,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有深切感受的材料。生活中人们会发现:一个球迷,谈起足球,才会滔滔不绝,谈起足球明星才会如数家珍。若某人对足球无兴趣,则会无话可说,或是只会说,谁赢了,谁输了,哪个队真凶。正如学生用不熟悉、无趣味的材料写文章一样,只能说几句模糊的、概括性的话,写不具体、写不生动。我班有个孤儿叫罗爱平,学校发校服,她无钱购买,大家捐款帮助了她,她特别感动。我引导她写了篇《我也穿上了校服》。因为她感受深,所以习作情真意切,令人感动。
再有,要求学生选材要新。好奇是人们共同的心理,写作文也如此,新颖的材料能激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好文章在选材上正是注意到这种心理。例如罗勇参赛的《我的老师》一文,若也写送伞、补课、救小孩之类的普遍性材料,就很难出新。在选材上要避开别人走过的老路,不要人云亦云,这样才会使文章独具魅力。
总之,在各类作文竞赛中,能超过众多的参赛者而获奖的学生,善于选材,恐怕是他们共同的特点之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