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吃”书吗?

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是庐山白鹿洞书院之主。前来求学的人见他伏案苦读,书页边都是黑色的,甚至成了碎片,有人脱口而出:“这真是‘吃’过一般。”朱熹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当下就向学生们宣讲了白鹿洞书院的第一条学规,这就是讲究“吃”书。他说,书有两种“吃法”(实际上是指读法):一是如大嚼大咽,然后反刍;二是如人,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必须两者结合起来。

无独有偶,我国青年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在一本外国数学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亏值问题的论文,感到很有启发,便置于案头,用心阅读。这篇文章总共20多页,他却反反复复读了半年多,白色的页边上留下了一道道手指摩擦后的黑印。他的妻子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像吃书一样。”朱熹、张广厚的“吃书”,就是勤奋学习的代名词,这是精读深钻的基

础。

寒假之中。同学们总想选读点有特别爱好和兴趣的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倘若一旦选定书目,也得讲究如何“吃”法。以下的“吃书”法,你不妨一试。

一是“添线法”。读书时用红、蓝铅笔,在文笔好的地方用红笔划线,思想好的地方用蓝笔做记号。(注意,借来的书不能用此法。)

二是“采蜜法”。一边读,一边摘录精华,做成“采蜜簿”。

三是“自问自答法”。就是大体上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各章节内容,然后合上书,先自己想想。一边散步,一边自问自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再去熟读、精思,甚至动手做做。

四是“重读法”。即读过的书,隔些日子再重读书中划线、标记的重点,所花的时间不多,却有新的收获。

为您推荐

谈谈悬念-李国胜

“悬念”这个词儿,有的同学也许听说过,有的同学也许很陌生,这不要紧,我们来看看两篇课文就明白了。 《西门豹》与《东郭先生和狼》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就体现了“悬念”的..

“过电影”背课文——怎样背诵《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不光要求朗读,而且还要求背诵。 怎么才能背诵得既快又好呢?在这儿我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过电影”背诵法。 所谓“过电影”背诵法,就是一边..

绝知此事要躬行——《钓鱼》一课的学法建议

《钓鱼》这篇课文把阿成怎么投糠引鱼,怎么穿饵下钩,怎么教“我”看浮子,掌握时机提钓竿交代得清清楚楚,使我们一读就明明白白。然而明白并不亲切,总让人有那么一点隔靴搔..

有了“猎枪”要打“兔子”

教你一种“猜读法”——《第一场雪》学法建议

猜读,就是边读边推测。如读记叙文,可推测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想想前边为什么这样写,后边可能怎样写。如果后边的安排不出所料,就说明自己的思路符合作者思路;如果后..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 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下来了,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