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理学家朱熹,曾是庐山白鹿洞书院之主。前来求学的人见他伏案苦读,书页边都是黑色的,甚至成了碎片,有人脱口而出:“这真是‘吃’过一般。”朱熹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当下就向学生们宣讲了白鹿洞书院的第一条学规,这就是讲究“吃”书。他说,书有两种“吃法”(实际上是指读法):一是如大嚼大咽,然后反刍;二是如人,细细咀嚼,慢慢品尝,必须两者结合起来。
无独有偶,我国青年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在一本外国数学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亏值问题的论文,感到很有启发,便置于案头,用心阅读。这篇文章总共20多页,他却反反复复读了半年多,白色的页边上留下了一道道手指摩擦后的黑印。他的妻子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像吃书一样。”朱熹、张广厚的“吃书”,就是勤奋学习的代名词,这是精读深钻的基
础。
寒假之中。同学们总想选读点有特别爱好和兴趣的书,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发展。倘若一旦选定书目,也得讲究如何“吃”法。以下的“吃书”法,你不妨一试。
一是“添线法”。读书时用红、蓝铅笔,在文笔好的地方用红笔划线,思想好的地方用蓝笔做记号。(注意,借来的书不能用此法。)
二是“采蜜法”。一边读,一边摘录精华,做成“采蜜簿”。
三是“自问自答法”。就是大体上了解一下书的结构和各章节内容,然后合上书,先自己想想。一边散步,一边自问自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再去熟读、精思,甚至动手做做。
四是“重读法”。即读过的书,隔些日子再重读书中划线、标记的重点,所花的时间不多,却有新的收获。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