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这个词儿,有的同学也许听说过,有的同学也许很陌生,这不要紧,我们来看看两篇课文就明白了。
《西门豹》与《东郭先生和狼》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就体现了“悬念”的特点。比如说《西门豹》,一开始介绍“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要问个为什么,我们读课文时也产生了疑问:这地方是怎么回事儿呢?再往下读,新的疑问又产生了,河伯真要娶媳妇吗?今年又该轮到哪个姑娘?她的命运怎么样?这些问题吸引着我们不能不往下读,急于知道事情的结果。再往下看,西门豹用计惩治了巫婆官绅,谜底解开了,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东郭先生和狼》也是这样,情节也很紧张,东郭先生的生命究竟有没有危险,实在令人担心,读到东郭先生左躲右闪那一段,我想没有谁会丢开书不往下看的,谁都希望马上知道结局。
这就是“悬念”的作用。悬念运用得好,文章就能抓住读者,使读者的心悬起来,一直要看到结局才放下。好比同学们看电视连续剧,往往每一集结束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让人急于再看下一集。
我们写作文也可以适当运用悬念。在开头提出疑问,然后一步步解开谜团,这样,文章就可能有很强的吸引力。不过,运用悬念要注意选择合适的
材料,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能形成悬念,即使运用悬念手法也不能吸引人。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