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悬念-李国胜

“悬念”这个词儿,有的同学也许听说过,有的同学也许很陌生,这不要紧,我们来看看两篇课文就明白了。

《西门豹》与《东郭先生和狼》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就体现了“悬念”的特点。比如说《西门豹》,一开始介绍“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西门豹要问个为什么,我们读课文时也产生了疑问:这地方是怎么回事儿呢?再往下读,新的疑问又产生了,河伯真要娶媳妇吗?今年又该轮到哪个姑娘?她的命运怎么样?这些问题吸引着我们不能不往下读,急于知道事情的结果。再往下看,西门豹用计惩治了巫婆官绅,谜底解开了,我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东郭先生和狼》也是这样,情节也很紧张,东郭先生的生命究竟有没有危险,实在令人担心,读到东郭先生左躲右闪那一段,我想没有谁会丢开书不往下看的,谁都希望马上知道结局。

这就是“悬念”的作用。悬念运用得好,文章就能抓住读者,使读者的心悬起来,一直要看到结局才放下。好比同学们看电视连续剧,往往每一集结束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让人急于再看下一集。

我们写作文也可以适当运用悬念。在开头提出疑问,然后一步步解开谜团,这样,文章就可能有很强的吸引力。不过,运用悬念要注意选择合适的
材料,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能形成悬念,即使运用悬念手法也不能吸引人。

为您推荐

谈谈悬念-李国胜

“悬念”这个词儿,有的同学也许听说过,有的同学也许很陌生,这不要紧,我们来看看两篇课文就明白了。 《西门豹》与《东郭先生和狼》这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就体现了“悬念”的..

“过电影”背课文——怎样背诵《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不光要求朗读,而且还要求背诵。 怎么才能背诵得既快又好呢?在这儿我向同学们介绍一种“过电影”背诵法。 所谓“过电影”背诵法,就是一边..

绝知此事要躬行——《钓鱼》一课的学法建议

《钓鱼》这篇课文把阿成怎么投糠引鱼,怎么穿饵下钩,怎么教“我”看浮子,掌握时机提钓竿交代得清清楚楚,使我们一读就明明白白。然而明白并不亲切,总让人有那么一点隔靴搔..

有了“猎枪”要打“兔子”

教你一种“猜读法”——《第一场雪》学法建议

猜读,就是边读边推测。如读记叙文,可推测事件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想想前边为什么这样写,后边可能怎样写。如果后边的安排不出所料,就说明自己的思路符合作者思路;如果后..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忽 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

登山人

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开始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下来了,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 “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