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阅读中学写法

一、从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每一篇课文,内容不同,写作方法不同,从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方法也不同。即使是内容相近的课文,观察方法也都不一样,如《翠鸟》和《壁虎》都是写小动物的,其中都有对动物形象的描写。从描写中可以看出:写《翠鸟》的作者是先从翠鸟的羽毛观察起,然后到体形、眼睛和嘴。写壁虎的作者是先从壁虎的脚观察起,然后到头、嘴、眼睛、尾巴,最后到壁虎身上的鳞。从阅读中学习观察方法主要学习三个方面,即观察顺序、观察重点、观察的具体方法。前两个方面比较容易明白,第三个方面主要是指通过哪些具体的手段进行观察的。如《饲养员赵大叔》的作者就是通过看、听、了解得出“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

二、阅读中学习作者的选材和组材方法。不管是哪种体裁和哪种类型的课文,只要同学们认真读过几遍以后,就会抓住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其原

因就是作者能紧扣中心选材,重点突出。这一点很值得同学们学习。至于组织材料的方法同学们在阅读中主要学习三点:①表达顺序。课文中出现的有三种表达顺序,即顺序、倒序、插序。②材料的详略。阅读一篇文章时要动脑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部分写得详细,那部分写得简单,从中得到启发。③开头结尾。同学们学习的课文,开头结尾的方法很多,如开头有就事情发生的时间开头,有总起句开头,还有用事情的结果开头等。

结尾有自然性结尾,有发表议论或抒情结尾,有点明中心结尾等。阅读时要动脑筋想一想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形式开头或结尾?有什么好处?进而从中学到具体的组材方法。

三、从阅读中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方法。阅读时除了学习作者的观察、

选材和组材的方法外,还要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丰富的词汇和精炼、完整的句子来表达中心思想的。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同学们在写作中往
往不注意对词和句的认真推敲,不是用词重复、句子罗嗦,就是词汇贫乏、句子不完整,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常常达不到预想的表达效果。

为您推荐

进中学的第一天

天蒙蒙亮,我就背着妈妈买的新书包,兴冲冲地向学校走去。实验中学离我家有5站地,我由于心里高兴,走路也特别有劲,不一会儿就走到了。 学校真大呀!我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那..

从阅读中学写法

一、从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每一篇课文,内容不同,写作方法不同,从中所表现出来的观察方法也不同。即使是内容相近的课文,观察方法也都不一样,如《翠鸟》和《壁虎》..

理解古诗四法

第一,古诗中用的多是单音词,理解时可采用“扩词法”。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用现代汉语说就是“月儿落了,乌鸦(不停地)鸣叫”。第二,古诗中的..

“初”“褐”为何是衣字旁

“市”与“巿”

“市”与“巿”的字形极其相似,很容易混淆。其实“市”和“巿”不仅字形有区别,而且读音和字义都不相同。同学们只要抓住这些,就不易弄错写错。 “市”是常用字,读shì,笔画..

“偏旁”与“部首”是一回事吗?

不少同学认为“偏旁部首”是一回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在汉字中,偏旁是组成合体字的主要部件。旧时称汉字中合体字左为偏,右为旁。习惯上,我们把组成汉字的上下左右部件称..

用词要有“时代性”

我们说话、写文章,用词除了恰到好处外,还必须体现时代性。 比如称兴修水利的农民,在那“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旧社会里,文人笔下称之谓“农夫”;解放后,劳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