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坤、汪静两个学生推门进来,耷拉着脑袋满脸不高兴。“大家都快快活活过寒假,你们有什么不舒服来找我呢?”我试探着问。“这学期最后一次作文又没得优。”
听了他俩的回答,我就让他们拿出作文本坐了下来。
“苏立坤,请你先读读自己作文的开头段吧。”
大前天,也就是31号上午,我们开了迎新春联欢会。教室里,那才叫热闹呢。大伙儿一块来,教室布置真没的说。
“这能算优秀作文的语言吗?读你的作文,真好像听街道老大妈在聊一些家常话,”
“这,您是指什么说的?”苏立坤问。
“请你看这两处。”
教室里,那才叫热闹呢,大伙儿一块来,教室布置真没的说。
[改后]
教室里,人人喜笑颜开,好一派过年景象。
同学们各个动手,拉网花,贴对联,教室立刻变成了联欢会场。
“苏立坤呀,你写的尽是些家长里短的话。下边改过的,才是作文语言呢。”汪静说。
苏立坤点着头,似乎领悟到一些东西。“汪静,该看你的了。你读读‘女声小合唱’这个段落吧。”
节目一个接一个。我们六个人的女声小合唱,那真是鹤立鸡群,盖了!虽然我们个人条件比较好,但是大家努力演。录音机伴奏也没的说。《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刚唱完,教室里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
“你和苏立坤情况不同,胆子特大,真敢用词。来,咱们一块看看,这四处为什么吃了我的红杠子?”
“说自己节目演得好,用‘鹤立鸡群’太狂。用‘精彩’也就够了。至于——‘盖了’,平时我们都这么说。现在前面加了‘精彩’,‘盖了’就应该划掉它。用‘暴风雨般’来形容几十个人鼓掌,声音太大了,用‘热烈’,正好。”
“还有呢,看这一句,‘虽然但是’叫转折复句,教过的。它的规律是‘前后两句不对口’。你写的对口了,还转折什么?看,你们的语言是这个样子,整篇作文怎么得‘优’呢?”
两个人默不作声了。
“那该怎么办?”汪静问道。
“既然你们俩到我这里挂‘急诊’,我就得给你们开出方子。”
他们明白了,立刻拿出笔和本子。我向他们布置了两项寒假作业:
1.读背课文。寒假四周,每周读背学过的一篇课文。要求是每天都认真朗读,做到读得津津有味,背得一字不差。课文自选。
读背时,着重领会记事写人的文章,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例如:《一个苹果》、《草地夜行》。
读背时,着重领会写景状物的文章,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例如:《桂林山水》、《繁星》。
当然喽,如果时间允许,愿意用“复方”读背8篇,疗效必将更好。
2.完成一篇作文。春节时,家家欢乐,就以《欢度春节》为题吧。内容写除夕之夜、春节晚会、初一拜年等都行。注意表达“欢度”,字里行间要有情感,有份量。
“你们俩努一把力,先求把一句句话写得明白、通顺,不太难吧?”
苏立坤和汪静有信心地点着头。
“好啦。开学时,我准有一件高兴的事——读你们这两篇《欢度春节》!”
(作者为北京市特级教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