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目的当然不全是为了写作,但好的文章却都可以看作学习写作的范本。小学生应在阅读学习中留心观察别人的写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
文章与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图画、雕塑、音乐都讲求结构之美,造型之美;文章也是这样。文章的结构、造型就是布局,也叫章法。图画、雕塑、音乐结构之美,美在浓淡、疏密、强弱、轻重、起伏、繁简、主次等等的调配适宜;文章又何独不然。文章的这些调配,多体现在段落的分合、先后;可从段落的组织看出:引端、烘衬、过渡、主体、类比、照应、剖析、综合、
收束等等作用。如从艺术的眼光看文章,把一篇文章视同一幅图画,一方篆刻,一曲音乐,那就能清晰地看出各段间的相互关系——分而为段,合而成篇,先后有序,各得其所。教师讲课,学生作文,能如此着眼,对于培养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大有好处。
例如小学课文中《海上日出》这一课(原作者巴金),开端是闲闲而起,写日出前的情景:“周围很静,只听见船里的机器声”。这是一节小序曲,以平淡、空静为反衬引起下文,日出时的强烈光景、腾涌动态。第二、三段进入正题:“海上——日出”了,而两段又是渐进的,第二段为将出未出,第三段则由“小半边脸”到“跳出了海面”。第四、五段则写日出后在云、海间的变幻:第四段写轻云微掩,第五段写浓云遮蔽及其透出重围时的明朗之美。主体四段,运用了浓墨重彩,笔酣墨饱地写尽“海上日出”,把海波、云天、日光交织在一起。最后以“伟大的奇观”一句有力的概括赞语作结束。请看,这不正是一幅精心设计的完整的艺术造型吗!
再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原作者老舍),开头总叙小兴安岭的“树海”很美,“叙”(涵括介绍)而不“写”(具体描绘),只提出了“四季都是美的”,像个提纲。然后才具体分写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林木景色。末尾以“大宝库、大花园”的赞语结束。
作者笔下的造型,千变万化,并无定式。有人认为这好像是文章布局的“图解法”。对!我愿小学生阅读时都能试作图解或只在脑中作图解而不必写出。阅读时的解剖锻炼,大可增长写作布局的思路与技能啊!
(徐世荣,著名汉语专家。现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全国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理事等职。)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