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读为本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在文化科学发展到今天的时代,我却不能不强调说天天要吃饭,天天要读书了!人要天天吃饭摄取营养,维持着肉体的生命;然而,除了这种生理上的必需之外,我们的头脑,我们的心灵,不是更需要知识的营养来滋育吗?只有“读”,才能补充我们心灵所必需的营养。书,是时代的生命;读,则是我们的生命!

不是吗?一个人从第一声啼哭,就开始从感官接触世界,首先是“读”:以耳朵读声音,读床前妈妈唱的催眠曲;用眼睛读形象,不断地在自己的头脑中打下“概念”的烙印;到了咿呀学语的时候,便从阿姨的口中读到了儿歌;上学以后,就认真听老师的讲读,跟老师诵读,自己去看读、讲演了。(实际上,写文章和讲演不正是一种综合的“读”吗?)试问,人,哪一刻离开过“读”呢?

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先生则说:多读者胸有成竹,多写者笔下生花。他们都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强调了读在人生事业中的作用。

这样看来,读是说话的前提,是演讲的先导,是写作的基础。读,贯穿于人的生活和奋斗的始终。有人问,人的聪明才智是哪里来的?我说,是读来的,是读后经过自己的分析、研究、综合、选择、实践、拓新而创造出来的!读的感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概念,积累起来的知识对这些获得的概念进行科学的判断、严谨的推理,从而形成新的能力或理论。在这一意义上说,读,对建立、改善人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对培养人的创造精神,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的今天,读,不是更显得异常有意义吗?

亲爱的小读者,你们正处于长知识、打基础的黄金年代,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你要聪明智慧吗?那么,你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地扑在书上吧!

请牢牢记住:学以“读”为本!

为您推荐

读书要选择

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有些同学很可能像高尔基那样“扑到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地渴望读书。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见到书,不分好坏,一概都读。这..

读书心要专

早在战国时候,孟子就说过这样一则故事:假如让全国著名的棋手奕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听从奕秋的教诲;而另一个人却一心想着鸿鹄飞来,要变着法儿用箭把它..

读书应当善采撷

最近读了叶文玲《写作的酵母》一文,颇受教益。 她由“海角小镇”的毛丫头成长为年轻的女作家,是经过艰苦奋斗的。她从小学到中学的两次得意之作,都是受益于课外阅读,用她自..

读书要领悟精髓

拔苗助长、守株待兔与“郑虔三绝”

听到小朋友们议论阅读,我偶尔想起了三个互不相关的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郑虔三绝”。 头两个故事,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上就有。拔苗助长是说一个人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

一勤生百巧

人类在辛勤的劳作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从类人猿进化到了人;但猴子为什么没有完成这个飞跃和进化呢?这里有许许多多的原因,而诗人刘猛在自己的思索中为人们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

沉甸甸的压岁钱

压岁钱源于何时,并无人去探究,反正每个人在孩提时代都有这样的记忆:每年过年,爷爷、奶奶、姥姥就要给压岁钱,意在表达长辈对晚辈的疼爱。 虽然这个风俗流传至今,但只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