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到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后,有些同学很可能像高尔基那样“扑到书籍上,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样”地渴望读书。但由于缺乏正确的指导,见到书,不分好坏,一概都读。这样盲目地读书好不好呢?我看不好。如果不分好坏见书就读,恐怕这辈子你什么也不干,也读不了世界存书中的一点点儿。有人曾作过统计,假定一个学化学的人从年初就开始读世界上发表的化学文献,每周读40小时,年终也读不完当年发表的化学文献的1/10;可见,世界上的书多得很。谁能读得过来呢。在我国南北朝时有个学者叫陆澄,他从小好学,相当刻苦,“行坐眠食,手不释卷”,他用三年时间把《易经》背得烂熟,却不明白书中的道理;他想编一部《宋书》,结果一辈子也没有完成。可叹双鬓已白,那些无用的书给他带来了什么好处呢?况且,人们所能接触到的书,除了好书,还有一些坏书,读了坏书,不但没有好处,反而有害处。英国作家菲尔丁曾说过:“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一样,可能会把你戕害。”这是作家总结了多少教训的经验之谈啊!严文井老爷爷深有感触地说过:“当我明白了自己读书非常少的时候,我就产生了求学的强烈愿望。当我知道了世界上书籍数目如何庞大的时候,我又产生了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这分辨好坏,选择好书的愿望,使严爷爷读写能力日益提高,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作家,为事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读书,非好好选择不可。
既然这样,就要选择对自身的思想、学识、智力的提高有帮助的第一流的书籍。因为这些书籍是书的精华,它可以开阔我们的思路,启迪我们的智慧。我们在数不胜数的书籍中抓到精髓,就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
怎样选择第一流的书籍呢?我看,可以首先求得老师、家长及有经验的朋友的指教,开出一个读书单,挑选出既会引起自己的兴趣,又有价值的书来精读,尽力避免泛泛地流览,而像透镜一样,“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会有较大的收益。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