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小朋友们议论阅读,我偶尔想起了三个互不相关的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和“郑虔三绝”。
头两个故事,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上就有。拔苗助长是说一个人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快长,亲自动手把苗一棵棵拔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它告诉我们凡事不可操之过急,一定按照事物自身发展规律去做,违背了规律,就会把事情搞坏。守株待兔是说一个人一次白捡了一只肥野兔,从此就扔下锄头坐等野兔再撞死在树桩上,结果野兔没再来,庄稼也荒芜了。它告诉我们凡事不可不花力气而靠侥幸获得成功,幻想和呆等会遗害无穷。
其实,读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懂得了读书的好处,一股脑儿捧着许多书,硬往脑袋里塞,怎能行呢?结果就像饿久了遇到好东西用劲往肚里填一样,不撑破肚皮,也要消化不良的。光急,是不行的。等吗?懒做呆等,更不行!须知天上不会落馅饼,地上不会长面包。智慧和才干,是永远也不会等来的。
那么,怎样读书才会有收效呢?我自然想起了“郑虔三绝”的故事:唐朝有个画家叫郑虔,穷得练习书画的纸也买不起。一次他得知长安慈恩寺的和尚每到秋天时总扫落叶,把它们收贮在几间房子里,便每天到寺中取些树叶回来在树叶上练字。一张树叶,正面写了写反面,日复一日,从不间断。几年后,几间房子的树叶都被写遍了。后来,唐玄宗看到了郑虔的诗书画,拍案叫绝,挥笔在画下题上“郑虔三绝”几个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想成就一项事业,必须有勤奋刻苦、不断积累的精神。勤于读书,并且从书中汲取营养,不断地积累起来,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记得当年曾有人问博学多才的邓拓同志:你的学识是从哪里来的?邓拓同志风趣地打了一个比方:“你看农民出门,总是随手带个粪筐,见粪就捡,成为习惯积累知识,也应该有农民捡粪的劲头。”邓拓不但向我们诉说了自己学习的深切体会,也为我们揭示出一条极其宝贵的学习规律——知识,靠不断地从外界摄取与积累啊!
亲爱的小朋友,只要我们读书时有心,时刻注意,持之以恒,那么,日积月累,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我们的知识,就会一天天丰富起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