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个风俗流传至今,但只是在与一些小学生、孩子们的家长和教师们聊过之后,才觉察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压岁钱已远远超出其本意,变得沉甸甸的了。
有的人把送礼的钱,也说成是给压岁钱,可客人一走,钱就被大人收起来了,心里反倒不得劲儿
第一方:孩子们怎么说?
让我们看看答卷,听听发言
在某小学,刚考完试的孩子们和编辑部的叔叔、阿姨们唠着知心话,并填答了关于压岁钱的问卷。
这是一位小女孩,满脸稚气,显得非常可爱。妈妈是某部门的纪委书记,父亲是位处长。她在“能得多少压岁钱”的问题下面,端端正正地写上了“560元”。看来,她是认真数过了。问她这些钱都是谁送给她的时,她笑眯眯地说:“有姑姑、姥姥,还有爸爸的同志。”问她都做什么用时,她爽快地说:“都叫妈妈给收上去了,只剩下十元八元的。”梳着小辫子的小女孩,在卷子上写明爸爸妈妈都是公安厅的,她说,她每年过春节都能收到很多钱。有一次,一位她并不太熟悉的叔叔,一次就送给她500元,只是叔叔走后,都让妈妈要去了。
当问到压岁钱都干什么时,一个小男孩回答说:“我每年收的压岁钱,最多400元,最少时也有100元,这些钱妈妈只要一部分,剩下的,我都用来买书,因为我喜欢书;有时也去玩游戏机。”另一个小女孩说:“我的压岁钱不多,每年不到100元。但爸爸妈妈都不要,我就用来买贺年卡、不干胶,还有自己喜欢的小玩艺。剩下的,除存入少儿银行外,开学买点学习用品。”
对于压岁钱是不是都是亲属送的,大多数孩子回答说:“头些年是,现在是谁送的都有了。”一个小女孩说:“我的压岁钱大多数是爸爸的熟人送的,因为我爸爸是管承包工程的。12月30日这天,就有一个叔叔给了我
当问到孩子们接到压岁钱怎么想时,一位刚答完卷的小女孩说:“我盼
过年,因为过年就能得到压岁钱,我接到压岁钱,不管多少,心里都非常高兴。”一个小男孩说:“原来,爷爷奶奶给点压岁钱,心里可高兴啦,现在可不是了。现在什么都有了。有的人把送礼的钱,也说成是给压岁钱,可客人一走,钱就被大人收起来了,心里反倒不得劲儿。”当然,还有几个小孩说:“给也行,不给也行,家里不缺那点儿钱。”
孩子们的发言不掺假,听后令人深恩。
压岁钱成了过春节的一种病,比着给。不给吧,怕人家说小气;给吧,
总是五八跟着四十走,最后基本上是收支平衡。
第二方:家长们如是说:
不情愿,也只好
谈起压岁钱,家长们也颇有感慨。一位从事科研工作的家长认为,本来压岁钱是亲朋好友给晚辈的一点纪念。记得我们小时候,得个五元十元的,觉得很珍惜,不免说上几句“买点学习用品,好好学习”之类的话。孩子往往也能自勉。现在不同了,钱越送越多,显得俗气。
“最使家长不能招架的是,你给我,我给你,已经越出了小孩子的范围。”一位从事经销工作的女性,对以压岁钱进行礼尚往来有些反感。她说,孩子毕竟是孩于。还有一位孩子的母亲说,压岁钱成了过春节的一种病,比着给,不给吧,怕人家说小气,给吧,总是五八跟着四十走,最后基本上是收支平衡。当然,孩子家长最觉得不该的是,借给压岁钱之名,搞送礼之实。虽然各有不同情况,说送也好,不说送也好,千万不能在孩子身上打主意。有的送了,退吧,不是;不退吧,那么多钱,小孩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有些事,虽不情愿,但也只好这么办。无可奈何!
好在,一些学校与附近银行建立了联系,压岁钱有了合理的流向
第三方:学校、老师的担忧,
其实是并不过分的担忧
春节过后不久,新的学期就开始了。年味虽然渐消,可孩子们兜里的压岁钱还没有花完,他们把这些钱带到学校,各有打算。
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师说:孩子们的压岁钱,一年比一年多,家长也不管理,有的管理也不当。有的用压岁钱给孩子买高档文具盒,还有带音乐的,影响教学;也有的孩子买了不干胶,贴得到处都是。还有一位教师说,最可怕是孩子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丢了东西不去找,坏了东西不心疼。一位负责失物招领的老师,面对一堆堆帽子、手套、饭盒,无可奈何地说:“通知多少遍,让来认领东西,可就是没人来。”一个丢了帽子的三年级小学生说:“东西丢了找可耻,我丢什么也不找,用压岁钱再买。”还有一个孩子,用压岁钱买了好大一个变形金刚,带到学校,上课偷着玩有位老师说:“十来岁的孩子花钱如流水,将来,他们到底能成什么样儿?”
当然,更精采的还有。老师的担忧并不过分。
好在一些学校与附近银行建立了联系,压岁钱有了合理的流向。
意外的收获怎么办?
第四方:编辑部再说几句话两点希望
1993年的春节,必将是祥和欢乐的,孩子们,你们将得到更多的意外收获。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你们所得到的压岁钱;也希望大人们,在为孩子送去新一年祝愿的时候,应注意到孩子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