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是忧?——有关少年儿童与电视的思考

孩子:欣偷并着迷
家长:焦虑又担忧

一、电视,带来了什么?

电视——时代的宠儿,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进了千家万户,挤进了孩子们既天真烂漫、又呆板沉重的生活世界,像磁石一样,吸引着他们,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欣愉与乐趣。你看,他们刚刚放学,尚未放下书包,就跑到电视机前,按动开关,使清晰的屏幕上布满斑斓的色彩;如果是星期天或节假日,甚至整天不离机前,不顾茶饭,那《忍者神龟》《变形金刚》《米老鼠与唐老鸭》《聪明的一休》《少年特工》《动物世界》,还有一些新颖奇特的广告等等,都强烈地吸引着无论是童音正浓的小豁牙儿,还是稚气不减的女娃子们。

孩子们着迷了。这自然给大人们带来了不尽的焦虑与担忧。

为了不让孩子受影响,宁肯舍弃自己渴望看的电视节目,也不开电视机。但结果却又如何?

二、家长们的苦心

是啊,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人类的骄子呢?于是,他们把孩子看得严严实实:在学校,老师“看”;在家里,自己“看”。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外,每天家长还要给孩子加点小灶——布置算术题,记日记写作文,练小字写大楷,弹奏钢琴电子琴——孩子们的所有时间,几乎都被塞得满满的,目的是让他们一心一意、心无旁顾地学习、学习,还是学习;一旦孩子有所违背,轻则呵叱,重则罚打,使孩子那本来最欢快最有趣的童年,在无可奈何的忍耐中度过,在莫名其妙的别扭中度过,在默默无声的反抗中流逝。难怪有些大胆的“造反者”直接投书报社,呼吁家长:“妈妈,不要把我们锁在铁笼子里,那将会使我们失去飞翔的能力啊!”‘妈妈,哪怕只给我一个自由的星期天!”

孩子们说:我们要自由!

家长们说:现在正是你们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必须奋发努力、坚韧刻苦,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因此,不许孩子看电视,不许子女听广播,把电视锁起来,搁置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甚至把电视机借出去;开明一些的家庭则规定:只准周六晚上看电视。因为居室条件差,不少家长只好忍痛割爱,为子女做出了自我牺牲——自己也不看!宁肯使电视机成为一种摆设。

背着看,偷着看,骗着看,听着“看”,传着“看”欲看不成,欲罢不能。

三、孩子的高招

别说孩子,就是大人也难以抵制浮华而迅捷的电视节目的诱惑。不让我们看吗?你有你的办法,我有我的高招:你把电视机放在高柜顶上,我可以动动脑筋,踏上抽屉去揿开;你在另外的房间看!我可以叠起桌椅,或透过门缝去看;或千方百计编出一个“正当而合理”的理由;或平时通过同学、朋友的互相讲述过过瘾;实在不行,自家人全都不看,还可以把耳朵贴在墙上,去“听”隔壁家的电视反正你一本正经,我聪明灵活。就这样强烈
的诱惑、强烈的兴趣、强烈的猎奇感和强烈的逆反心理,使他们在不断变化的“困境”中,越练

越精,高招层出不穷。他们或为热闹刺激的画面而迷醉,或为流行歌曲的传播而癫狂,或为明星们的风采而倾倒。结果呢?直到欲看不成,欲罢不能,只好在苦闷与骚动中度日,心既不静,学固不专,成才又谈何容易?

既然正效应与负效应不能抵消,那么,该思考的是应该怎样更好地利用

它。

四、老一辈的担忧

电视,能给少年朋友带来许许多多的乐趣,能准确而迅速地传递身边乃至天边的最新信息,能教给他们丰富多彩的知识,能无所不能地迎合人的需求;但是,也莫忘记它的负效应:它会毁坏少年儿童的健康,使孩子患上“电视病”;它会使孩子由减少活动而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它还可以导致孩子的早熟、鉴别力低下、或仿效不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因此,老一辈专家、学者曾一再发出善意的告诫:“不可沉溺于电视,而邀游于书山报海!”著名翻译家、作家叶君健先生说:电视是造成世界半文盲的一种灾害。西方科学先进国家出现的半文盲,他们整天迷在电视机旁,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到电视上去了。著名漫画大师华君武则告诉我们:电视每天都在教育着孩子,老师讲一天,抵不住它一分钟。电视教育是音像教育,有生动的形象、鲜明的画面,能引起孩子们强烈的兴趣,所以万万不可轻视它。正因为华老的感触深、认识深,他才多次以他那犀利的笔反映这种被人们忽视而又应引起人们万分注意的倾向。看看华老笔下的“广告教育”、“爷爷,你信不信,快要亲嘴了!”等等,你难道感觉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吗?

电视可以看,但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要善于选择,要开动脑筋去思考。

五、教师的看法

电视生动而形象地再现着奇妙无穷的大自然,揭示着人类和宇宙的奥秘,当然这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良好途径。所以,教师们认为:电视可以看,但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比如说,学习跟不上时不该看,作业还没完成不该看,电视内容不适合少儿年龄特点的不能看,电视放映时间过晚的不能看,等等;要有目的地选取那些补充书本上知识、有利于青少年修养和成长的电视节目看,比如,新闻联播啦、反映儿童生活与学习的啦、揭示动植物生活规律和习性的啦、反映各民族文化风俗的啦,以至有利于调动想象、开发智力的等等。同时,在看电视时要认真思考,把看电视与动脑想、动笔写结合起来,进而提高自己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考力与写作能力。这样,有时、有节、有利地看电视,就会减少电视的负效应而发挥它生动形象、感人易记的优势。

给孩子们拓出一片乐土,让他们充实自己,开辟未来的新天地!

六、我们的希冀

现在的电视片、电视广告,适合少年儿童看的太少了。动辄是连篇累犊
的吹捧广告,动辄是多达十余集的电视连续剧。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为了人类的发展,电视台是否应考虑增加一些短小精美、生动形象的好栏目,编排演播一些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熔为一炉的好节目,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宽松自然、活泼可爱的天地,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投入到节目中去,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祖国、爱人民的风尚,从小就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去大胆幻想、大胆追求、大胆发现、大胆创造!

至于孩子们呢,他要“野”,就让他“野”;他要玩,就让他玩,但应该引导他们在“野”和“玩”中,在欢乐与愉悦中,有所追寻,有所探索,使自己做主人,独立自主、尽情尽力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所作为;而不致使自己在玩乐中消遣时光、荒废学业、虚度年华。

亲爱的小朋友们,既然电视为你们的生活拓出一片五彩缤纷的乐土,那么,我们衷心地希望你们要把握住这滚沸的热潮,不是迷醉其中,而是勇敢地摘取丰硕的果实,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迈开大步,去开辟更加光辉灿烂的新天地!

为您推荐

少年奇才,锋芒毕露

王弼,字辅嗣。山阳郡高平人(今山东省微山县西北两城。一说今山东金乡县)。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生,卒于魏正始十年(公元249年)。死时年仅24岁,只有短暂人生的王弼,却..

一个少年的笔记

诗的材料 今天清早进公园,闻到一阵清香,就往荷花池边跑。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碧绿的面,淡绿的底。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

电视机前的笑声

我的奶奶是个“电视迷”,我们家的电视屏幕前常常回荡着奶奶的笑声。本来嘛,一整天,大家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回家来各有各的事情,谁还顾得上和奶奶聊天呀。于是,和奶..

致一位二○○○年儿童的信

观看影片《少年犯》

“妈妈啊!妈妈啊!看看我吧  ”这撕心裂肺的歌声,是少年犯小虎面对窗口发出的沉痛的哀诉。这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少年犯》这部影片中,少管所里的少年犯都有亲..

少年岗

朋友,如果你走进我们学校,就会看到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站在校门口值勤,这就是“少年岗”。他们身佩“少年岗”标志,多么神气! “少年岗”的任务主要是拦截各种车辆,..

少年大学生的大脑是不是跟一般少年不一样

我国少数名牌大学设有少年班,学员是小学生、初中生的年龄,学的却是大学的课程。 少年大学生与正常人的大脑构造没有根本性的差别。就先天条件来说,天资的差异是存在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