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敬佩的一个人”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道作文题。题目中的“一个人”可以是亲人,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也可以是同学、老师,还可以是你知道的其他人,如民警、售货员、清洁工人等。写的时候,要注意用一件事写出你为什么敬佩他(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以后读一读,认真修改一下。
首先我们谈一谈“写什么”。叶圣陶老爷爷说过:“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个“源头”指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必须在平时留心自己周围的事情,注意发现熟悉的人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本文后面的两篇习作,一篇写自己的爸爸,另一篇写的是妈妈。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爸爸、妈妈是小朋友们最熟悉的人了。如果要写知道的其他人,如民警、售货员、清洁工人等,恐怕还得有目的地做深入的了解。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难以具体动人了。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熟悉的人,要有深刻的认识,能表现出“他(她)”值得敬佩之处。这些好思想、好品德,往往是在日常生活中极其平凡的小事上体现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细致地观察,充分地加以认识。刘洋写母亲先集体后个人,是想到老师的教导才认识到的;王彬写爸爸热心帮助邻居,是在父亲的话语中受到启发的。小学生作文写“敬佩的人”,往往要说一说自己的敬佩之情是怎样产生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使人读后有一种真实之感,“为什么敬佩”的重点也就突出了。
选择了典型的事例之后,还要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清楚。并不是要堆砌多少华丽的词语,而应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的描写表现出那个人值得敬佩,字里行间要流露出自己敬佩那个人的真情。要做到这些,关键是靠平时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的真实感受。
最后,顺便说几句作文的修改问题,这是很重要的。文章写完了,必须进行认真地修改,最好是念几遍,看看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有没有不通顺的地方,哪些地方需要强调,哪些地方需要再润饰一下要反复推敲。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有助于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