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妈妈带我去蓟县舅舅家探亲。我们背着天津特产,乘上了末班长途汽车。四个小时后,我们在王各庄车站下了车。一问路,顿时傻了眼。原来听错了站名,这里离舅舅的黄各庄还有10多里路。异乡被困,引出一段传奇性故事,就叫《探亲路上》吧。
话说我们母女俩,搭车不成,住店难寻,步履艰难地走了两小时山路,已是精疲力竭,瘫倒在路旁。眼看暮霭沉沉,耳听山风呼啸,实在令人惊悸不安。正在我们一筹莫展之际,从远处射来四束明亮的灯光,随着“嘀嘀”的喇叭声,一辆“夏利”停在我们面前。
“大嫂,黑灯瞎火的,坐这儿干嘛?”小胡子司机眨着狡黠的小眼睛问,“你们是外地人吧?”“唉,别提啦!”妈妈沮丧地回答,“我们从天津来,到黄各庄孩儿他大舅——朱家探亲,下错车啦!”小胡子跳下车,慷慨地说:“我是邻村的,和朱家挺熟,可顺路拉你们。”我瞟了他一眼:瘦高个,长头发,三十好几了,穿件花褂子,真有点不伦不类。我机警地拽了一下妈妈的衣角,轻声说:“留神!”还没等妈妈醒悟过来,小胡子就麻利地把我们的背包扔进车厢,用类似命令的口吻说:“上车吧,还愣着干嘛!”我们惴惴不安地上了车。
汽车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向大山深处驶去。
小胡子哼着流行小曲,和马达的轰鸣声极不协调。妈妈诚惶诚恐地问:“大哥,你要多少车钱?”小胡子像是受到极大的侮辱,悻悻地说:“你们真是从门缝里瞧人——把我看扁啦!我不缺钱!”他似乎又想起了什么,和颜悦色地说:“你们渴了吧?尝尝我们自产的饮料。”话音未落,扔过两听“盘山可乐”。我们正口渴难耐,着实是救了燃眉之急。这时听着收录机传来“歌唱祖国”的乐曲,喝着甘甜的果露,我们那不安心情,渐渐地平静下来。
趁车子拐弯,我对妈妈悄悄耳语:“他这么殷勤,准想讹钱,咱可别上当!”妈妈点点头,再次询问:“大哥,这车钱?”车子驶向一条康庄大道,小胡子洋洋得意地说:“钱?哈哈!我有的是。不瞒您说,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农村大变样。就说我吧,开个酒厂,酒糟喂猪,猪粪种粮,粮食酿酒,酒厂兼制饮料。科学管理,打滚赚钱。这几年,我盖房买车娶媳妇,还为村里建了养老院。”他使劲儿按了几下喇叭,神气十足地说:“乡里盖学校,我和你们大舅,一次就捐款20万!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去破庙喽!”
车子驶过一座大桥,小胡子指着一片星罗棋布的灯光,热情地介绍:“那就是黄各庄。过去吃大锅饭时,穷得叮当响。现在可好啦,家家小洋楼,户户有存款,芝麻开花——节节高喽!要说首富呀,还得说你们大舅家,他的山货都誉满全国,走向世界啦!”
转眼,车子进了村。好一派万家灯火、喜气洋洋的节日景象。我们在一座精致的小楼前下了车,刚要道谢,汽车启动了。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小胡子叔叔,我深感惭愧和内疚。听着村广播站传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声,我们沉浸在幸福之中。回忆着一路上小胡子叔叔说的话,我心
想:农村真的变了啊!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