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怎样写景状物才能做到栩栩如生,如图如画地展现在眼前呢?
你读一读下面一段文字,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雨不停地下,石级小路,被雨水洗得分外明净。路两边新拔节的翠竹,被细碎的雨星罩着,绿
蒙蒙的,望不到边际;路下的山冲里,一片桃林,初开的桃花,笼在这四月的烟雨里,洇出一层水润
润的红雾。这蒙蒙的绿意,这团团的红雾,真像刚滴到宣纸上的水彩一样,慢慢地浸润开来。
这一段写的是江南山区春天的雨景。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能获得“如画”的感受呢?这是因为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对景象作了清晰而具体的描绘。你看,先写石级小路,再写路两边的翠竹、路下山冲里桃林,最后将翠竹、桃林合起来写。这种由近到远,先分后合的顺序,不正像画家在对画面作格局安排一样吗?再看,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要知道单是写雨,是不容易写出“如画”的效果的。作者选写了“石级小路”、“新拔节的翠竹”、“初开的桃花”,这就表现出了春天江南山区的特点。还有“雨”呢,晴天和雨天的景象不同,同是下雨,北方和南方不同,秋天和春天又不同。江面的春雨,如烟如雾,雨中的景物也是朦朦胧胧的。作者用了“细碎的雨星”、“烟雨”来表现春雨,用“绿蒙蒙的”、“蒙蒙的绿意”来写春雨中的绿竹,用“水润润的红雾”、“团团的红雾”夹写春雨中的桃花,这样不仅写出了色彩,还把江南春雨和雨中景物的特点准确地勾画出来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