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55年7月初,长春电影制片厂的严恭、苏里两位导演,带领《祖国的花朵》摄制组全体成员,以及一大群十一二岁的小演员来到万寿山下,在颐和园中嬉戏,到昆明湖上划船,让孩子们熟悉将要拍摄的环境,水上的感觉,划船的技术和动作我是这部电影的曲作者,也就跟着他们一起来了。
我这个人从小有二怕:一怕鬼,二怕水。西安是座名城,我从小又在庙里帮工,听到的鬼怪故事太多,因此怕鬼,但怕水就不知因为何缘故了。当导演、剧务领着孩子们上了小船,我却站在湖边犯难了,上吧,心里犯嘀咕,荡漾的湖水,看着头就晕乎。不上吧,我怎么熟悉水上的感觉、环境,还有孩子们在水上划船的情趣呢?没有这些感受,又怎么能下笔作曲呢?这时,孩子们热情地喊我:“刘炽叔叔,赶快上来呀,开船啦!”我便硬着头皮,登上了小船。
记得一起同船的三个孩子:李锡祥、吕大宇,还有一个记不起来了。开始,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坐着,两手抓住船舷,一动也不敢动。孩子们可玩得真开心,李锡祥、吕大宇,还有周围小船上孩子们,嬉戏、欢乐、划着、闹着,那活泼可爱的神态,感染了我,使我着了迷,不再怕水了。我和孩子们打水仗、赛船,脱下鞋坐在船舷上打水泡泡。一会儿石舫,一会儿土地庙,一会儿玉带桥。船在水上漂,人在船中笑。我这个34岁的中年人又像回到了童年。
我以孩子的心境,从孩子的角度观察着湖水、水船、风浪,寻找歌中幸福少年内心的节奏。当船快要划到犀牛望月的铜牛附近时,我突然感到了具体的乐句在我脑中显现,在我心中直蹦。我立刻告诉划船的小朋友:“快靠岸,快靠岸!”
三个孩子用眼瞪着我:“刘炽叔叔怎么啦?”“歌的旋律出来了,我得马上记下来!”我对孩子们说。
李锡祥非常机灵,懂得了我的意思,说:“刘炽叔叔来神了,就是来灵感了!快靠岸吧,他马上要写啊!不然神儿跑啦!”
我上了岸,坐在犀牛望月的石头上,只用了20分钟完成了《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独唱和二部合唱,草稿写完后,我点上支烟,看着万寿山、玉带桥,然后把视线投在这一大群欢乐幸福的孩子身上。拿起手稿,又用10分钟稍加改动,这首《双桨》终于完稿了。我让导演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把刚写好的《双桨》唱给大家听,首先是孩子们反应很强烈,拍着手说:“真好,唱出了我们刚才在船上的情绪。”接着,严恭、苏里、扮演老师的张圆、扮演志愿军的郭永泰也都纷纷表态,首肯了这首歌。
电影公映后,这一首优美轻快的儿童歌曲就传遍了全国。不久,便流传到国外、后又编入中小学音乐教材,并获得了各种奖励。《双桨》一直流传到现在,一些四五十岁的人,当唱起《让我们荡起双桨》时,就能回忆起美好的童年时代。
想一想:
1.刘叔叔从小就怕水,为什么要和小朋友去划船呢?
2.《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从动笔到完成不到半个小时。孩子们说他是“来神了”,或者叫“来灵感了”。刘叔叔的“灵感”是从哪里来的?这对你写好作文有什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