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规律,以一定的顺序进行说明,这叫“言而有序”。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说到卷云和卷积云:“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如果卷云成群成行地排列在空中,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这就成了卷积云。”这段文字,先介绍卷云,后介绍卷积云。这二者的顺序,是按照它们的变化来安排的。只有按这
个顺序说明,才能使读者知道卷积云是怎样由卷云发展变化而形成的。
如果颠倒了,那就违反了事物的客观规律。
当然,“言而有序”,绝不是固定的一种“序”。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各具特征。因此,这“序”也就因物而异,各有其“序”。例如:《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主要是按它的方位,先总后分,先外后内地加以说明的。《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则是从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说起,再写先秦、汉代的简书和帛书,东汉以来的手抄纸书,唐代的雕版印刷,宋代的活字印刷,近代的各种印刷以及近年来各种奇妙的书。《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先写人民大会堂的位置,点明其巍峨壮丽的特征,再按参观顺序,介绍人民大会堂内部布局、结构、设备及其特点,最后再次点出它的主要特征。《死海不死》,在说明死海的特征之后,再说明死海的成因,由“果”及“因”。《蜘蛛》,开篇以诗谜为小引,接着具体记叙蜘蛛“捉飞将”的情景,再说明蜘蛛“织网的技能之高明”和“身体机构之巧妙”,以及人类对蛛丝的利用,这是由对事物的现象的具体描绘转入到对事物的特征的科学说明为顺序的。
由此,我们可以把说明顺序的安排归纳为这么几种方式:①按照方位为序——前、后、左、右,上、下、高、低,远、近,内、外等。②按照时间为序——晨、午、晚,春、夏、秋、冬,年、月、日等。③按照思维的一般规律为序——具体到抽象,现象到本质等。④按照观察点的移动为序。⑤按照事物的因果关系为序。
总之,写说明文,没有固定的“序”,要依据说明对象的实际,从取得最佳说明效果出发来安排说明顺序。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