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与收获

古人云:“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此,你是否感到怀疑?有时,明明自己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却为何效果反而比别人差?

“收获”并不一定是取得成功。从另一角度说,得到教训,锻炼了意志,也是得到了收获。不仅如此,即使是付出后的那份坦然,也是一种“收获”。

常听同学们叹息:“我实实在在作了努力,可成绩总上不去。”继而是悲观,乃至丧失信心。有些同学则常常犹豫:“我想参加这项活动,但又怕效果不好,落得个劳而无功。”结果呢,往往是坐失良机!可见,只盼“收获”,会带来多少危害。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做一件事情不必太在意是否成功。只要曾经实实在在地做过,成也罢,败也罢,不必作过多的计较。

正如泰戈尔诗云:天空不留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也如同《游褒禅山记》中所写: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写到这,也许有人要问:“那么,你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啰?”答曰:

“否也!”

只问耕耘,没有目的地蛮干,当然是不可取的。我是说,要在付出劳动的基础上展望收获。只有在滴滴汗水中,才能孕育希望。这样,才是“耕耘”和“收获”的和谐的统一。

爱迪生为找灯丝材料,曾做过千百次试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在找到钨丝前没有“收获”。但仔细想来,却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发现了这些材料不能做灯丝。”这,何尝不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学习需要耕耘,经历也便是一种收获。努力耕耘吧,你将会拥有耕耘后的那份坦然的喜悦。

[简评]在论述耕耘与收获的关系上,小作者运用辩证法,作了一番颇具见地的论证。“收获”并不一定是取得成功、“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每做一件事情不必太在意是否成功”、“只问耕耘,没有目的地蛮干,当然是不可取的”等观点,作者不是摆出来就了事,而是从理论和事实的结合上,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让读者从“阐述”中接受作者的观点。

(谭险峰)

为您推荐

耕耘与收获

古人云:“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对此,你是否感到怀疑?有时,明明自己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却为何效果反而比别人差? “收获”并不一定是取得成功。从另一角度说,得到教训..

成才自有千条路

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这种心情谁都能理解。但是,许多人把“成才”和“考大学”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考大学,才能够成才。这种认识就片面了,也可以说..

“异想天开”之我见

我们要富有“异想天开”的精神。 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雪融化将出现什么?甲同学说是水。老师说只能得70分,乙同学就想:雪是冬天下的,雪融化后意味冬天过去。冬天过去..

我自豪,我是中华儿女

祖国在我们心中——一个小红布包和一张中国地图的故事

黄皮肤、黑皮肤、白皮肤,你要哪一种皮肤?蓝眼睛、黄眼睛、黑眼睛,你要哪一种眼睛? 假如让我再一次、再一次开始生命的航程,假如让我再一回、再一回郑重地选择哪个地方最迷..

不出家门也作江山游

我爱读书,尤其喜爱游记这朵散发着清香的文学之花。几年来,我把父母给我的零用钱省下来,购买了《中国古代游记选》、《现代游记选》、《旅游知识小观园》、《徐霞客游记》、..

童年的柳儿湾呀

昨夜梦甜甜,牵我飞回到快乐的童年。那蔚蓝的天空中浮游着几朵白云,灿烂的太阳投下几许七彩光柱。我与小伙伴们在光柱中穿行,奔跑,采花,逐蝶,捉迷藏,最后还扑咚咚跳入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