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媒公信力指社会公众对于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传播方面的真实性、可靠性及权威性等的总体评价。换句话来说,就是公众认为大众媒介的新闻传播到底具有多大的可信度。新闻真实不但是新闻的生命,更是媒体取得公信力的基础。受众普遍认为,新闻媒体的职责应是客观、公正、全面地向受众报道新闻事实,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人们对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世界的看法,实质上就是对新闻媒体可信度的评价。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从1999年至2001年进行了为期3年的传媒公信力调查,发现73%的美国人对充斥媒体的大量新闻越来越表示怀疑。2001年,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国良教授在上海主持的议题设置调查揭示,上海市民对“你认为新闻媒体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客观世界的面貌”这个问题的回答中,认为“完全反映”的只占2.6%,“大部分反映”的占47.8%,两者相加占调查对象的50.4%。而认为反映了“一半左右”的占35.4%,认为反映了“小部分”的占13.3%,认为“完全不反映”的占0.6%。这就是说,只有2.6%的人相信传媒完全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世界,有接近97.4%的人对传媒或多或少抱有怀疑态度。
研究发现,对于暴露隐私的报道趋之若鹜,热衷于新闻炒作;或者受到集团利益影响,或为政治和金钱所左右,在报道立场上存在偏差和偏见,新闻报道有失公允;或者传媒人为地控制媒体议题,传媒的议程设置与公众所关心的话题出入太大,这些是传媒公信力下降的几大重要原因。美国报纸编辑协会的上述调查发现,多达78%的美国人相信媒体或多或少存在偏见;50%的美国人认为有一些特殊的人或集团能够控制报道;77%的美国人认为,至少报社对那些支持他们观点的报道更感兴趣。在中国,复旦大学关于议题设置的调查发现,有些话题受众关注程度和媒体关注程度出现很大的差异。
研究者认为,减少偏见和炒作,缩小媒体议题与公众议题的差异,增强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传媒的亲和力,是传媒重塑公信力的主要手段。因为公众已经厌烦了过去那种对媒体顶礼膜拜和被动接受的格局,他们希望传媒能真实地报道新闻,建立一个自然、直接、质朴的自由空间来表达自己对公共事务的看法。从这个要求出发,公众无疑希望媒体能报道自己喜欢的大众新闻,全面、客观、公正地报道对立双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