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7月,早在霍金来华前25天,文汇报就刊出了《霍金要来了》的特稿,在全国最早披露霍金将要来华的消息。海内外的许多媒体见到文汇报的报道后才把目光瞄向了霍金,并派记者到杭州、北京追逐霍金。
在霍金踏上中国的土地后,文汇报又以极大的热情,大容量、大版面地作了跟踪报道。粗略估算,从8月9日到18日的10天中,文汇报刊出的有关霍金、丘成桐的系列报道近30篇,字数超过3万,配发照片和插图超过15张。文汇报的连续报道受到了丘成桐等着名科学家的广泛好评。
回顾这次战役,可以总结的东西很多,但这次系列报道之所以取得如此圆满的成功,主要是因为抢占了“制高点”。所谓“制高点”,就是新闻信息的源头。本次霍金来华及国际数学大会新闻报道的第一“制高点”是浙江大学新闻办,几乎所有的系列报道均与他们的发布、配合和支持有关;第二“制高点”是丘成桐教授和吴忠超教授,丘先生不但自己就是个新闻人物,还是霍金来华的介绍人,是一大批国际着名科学家的朋友。而吴忠超教授曾是霍金任组长的“广义相对论”研究小组中的一员,是霍金的中国弟子,也是把霍金科普作品介绍到中国来的有功之臣,更是本次霍金在杭期间的首席翻译。
从获悉霍金来华的信息开始,文汇报报社领导就给记者万润龙“抢占制高点”的指令,并要求尽可能多地发回独家新闻。所以,从一开始万润龙就进入了“抢占”状态。
7月15日,文汇报以《霍金要来了》为题刊出了万润龙的稿件。这是在全国性大报中第一家披露霍金将来华的消息。稿件见报后,国内多家媒体转载,并由此掀起了第一波“霍金热”,也因此拉近了万润龙与浙江大学新闻办的关系,为霍金来华后的一系列采访抢到了“制高点”。
8月9日中午,霍金的轮椅一出与飞机相连的移动通道,吴忠超就与自己的恩师见了面。当霍金夫人将吴忠超的手与霍金的手叠在一起时,师生都十分激动。吴教授也给了文汇报特殊的回报:将两份文汇报摊开了给霍金看。这两份文汇报一份是7月15日的报纸,上面有《霍金要来了》的独家专稿;另一份是8月9日当天的文汇报,“书缘”版以整版篇幅刊出了有关霍金的专稿。霍金认真地看着两份文汇报,看到自己的照片和书的封面照片及插图,欣喜地笑了。
在其后一周的日子里,浙大新闻办和吴忠超先生给了文汇报记者许多特别的关照,在霍金答记者问之前,万润龙优先向霍金介绍文汇报,使霍金对所提的问题有了特别的准备,因而使万润龙有幸成为8位向霍金提问的记者之一(事先要求提问的记者多达80余人次),他也因此写出与霍金直接对话的特稿。
8月11日是更为紧张的一天,因为这一天霍金将答记者问。那天,万润龙向霍金提的问题是:霍金先生,您所经历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承受的,而您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也是超越常人的,除了享受科学研究成功的快乐之外,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霍金回答说:我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我从音乐和我的家庭得到巨大的快乐。
采访霍金可能也是记者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次机会。文汇报记者抓住了这次机会,而且,抢占了“霍金新闻”的制高点。
《新闻记者》2002年第9期,作者:万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