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炼精工的对偶

早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对偶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后来,汉代的乐府民歌和古诗中,也有不少对偶句。如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又如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迢迢牵牛
 
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在汉代赋体骈文中,也常用对偶句。如《刺世嫉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宁饥寒于尧舜之荒岁兮,不饱暖于当今之丰年。”在后来的唐诗、宋词、元曲中,对偶句更是俯拾皆是。如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商隐的诗句:“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此外,在我国的历代散文中,也镶嵌着大量珠玉般的对偶句。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
 
我国独特的文学形式对联,是对偶手法最典型的体现。如春节时家家户户贴的对联即春联,上下联即对偶句。中国的许多名胜古迹,名山大川,往往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联,如在浙江杭州岳庙内,岳飞坟前塑着奸臣秦桧夫妇等四人的跪像。大门两边刻着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对偶,又称对仗,是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效果的一种修辞方式。它由两句话组成,每句字数相等,句子结构也相同,并且两句中词的词性与平仄相对,在形式上显得十分整齐、有节奏。上下句在内容上相互补充的,叫正对;在内容上相互对照映衬的,叫反对;上下句在内容上连贯一气的,叫流水对。对偶是一种精巧优美的修辞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现代汉语的作品中,也经常使用它。  

为您推荐

凝炼精工的对偶

早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对偶句。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后来,汉代的乐府民歌和古诗中,也有不少对偶句。如乐府诗《孔雀东..

排山倒海般的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或相近、语气一致和意义相关的词句或段落构成,用来铺陈描述、议论说明或抒发感情。它能增强语言的气势,产生节奏感和整齐美,增强..

简洁生动的借代

说话或写文章,不直接说出想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同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式叫借代。如有的作品中用“胖子”、“瘦子”、“三角脸”、“小白鞋”、“..

声情并茂的重言

强化本质特征的夸张

夸张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指为了启发听者或读者的想象力和增强所说的话的力量,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   夸张可以激发出想象力,从而使描述的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深刻..

美妙动人的拟人

拟人是修辞方式之一。这种修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例如,童话里或寓言里的动物会说话,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就是拟人化的方法。   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可以使被比拟的描写..

纡曲回环的重复

重复,也是修辞方法之一。说话、写文章,一般情况下都反对不必要的重复和罗嗦,要求精练。但有时为了渲染感情和气氛,或加重语气,或强调某个事物或事物的某个特征,却有意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