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形体演变

汉字的历史,从早期零散的原始字算起,大约已有五六千年。从能够比较完整地记录语言的甲骨文字算起,汉字形体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这样五个历史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隶书、楷书。
 
甲骨文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是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殷王朝都城旧址,也叫殷墟)的一种用金属刀子刻在龟甲兽骨上用来占卜的文字,也叫“甲骨刻辞”或“卜辞”,是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汉字。它的字形特点是图画的意味非常浓厚,有些字看上去像比较抽象的图画。由于甲骨文字是我国早期的古老文字,所以它的文字还没有完全定型,具体表现在:(1)繁简无定。在甲骨文里,常有一个字有几十个形体的。如“羊”字就有四十多个繁简不同的异体。(2)造字方法无定。甲骨文的造字方法比较原始,又很灵活,例如“牢”字,有“牢”、“”两种写法,像牛羊圈在圈里,只要把在圈里豢养家畜的特点表示出来就行了,不管里头是牛还是羊。(3)方向和部位不定。同一个字,甲骨文可以正写,也可以反写、倒写,结构比较自由。如“卜”字。合体字的方向和部位同样无定,如“明”字。(4)行款无定。甲骨文里,大字和小字并列,每字不限于一个统一的面积,形体繁的,占的面积大,字形简的,占的面积就小。甲骨文书写以行为原则,但并不严格,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书写的都有,行款尚未完全定型。
 
金文金文是吉金文字的简称,是殷周时代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古人称铜为金,因此叫作金文。也叫作“钟鼎文字”,这是因为钟是乐器、鼎是烹饪器,都是常见的用器,因而就用钟鼎来代表一般铜器,以前也有把金文叫作“钟鼎款识”的,“款”是刻,“识”是记,合起来就是“款识”。金文在形体上跟甲骨文非常接近,但比甲骨文整齐匀称,形体渐趋划一,结构渐趋齐整,笔画一般比甲骨文粗肥、圆转,异体字仍然较多。
 
篆书篆书包括大篆和小篆两种。大篆也称“籀文”,这种文字是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秦国的文字,本是西周晚期周宣王时创新的一种字体,也就是《史籀篇》上的文字。现存的石鼓文就是这种字体的代表。大篆和金文相近,但有所变更,字体多重迭,结构渐趋整齐,笔画更加线条化。小篆是秦并六国后通行于全国的标准字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由丞相李斯等人整理文字,改定字体。具体做法是:先参照当时各地流行的简体字,把大篆加以简化而成小篆,然后以小篆作为标准。废除了那些与秦文不合的异体字。从而统一了全国的字体,小篆去掉了大篆中繁杂重复、迭床架屋的部分,不仅简化了汉字,而且还淘汰了不少异体字,对汉字的定型化、规范化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小篆用圆转匀称的线条来转写古文字的曲线,粗细一致,形体整齐,不但转化了古文的形体,并且确立了汉字的符号性,把汉字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隶书隶书产生于秦代,起初只是小篆的快写,是当时老百姓手头上写的民间手头字体。小篆固然比它以前的字体简易些,但它那粗细一样、圆转弯曲的长线条,并不实用。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政务繁忙,官府里经办普通文书的小官吏们应急求快,便采用民间的手头字体,把小篆简化,于是产生了隶书。早期的隶书称为秦隶,跟篆书非常接近,实际上就是写得潦草一些的小篆。隶书因为书写方便,到了汉代,一种新的、更简单、更容易写的汉隶  
代替了秦隶,从此,隶书就代替了篆书,成为一种正式的字体。隶书的产生,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把小篆圆转匀称的线条改为方折平直的笔画。字体结构由长方变为扁平,从而使字形平直方正,同时又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这可以说是汉字一次重要的简化,从此方块汉字完全失去了象形意味。从小篆到隶书的变革,叫做“隶变”,隶变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从此使汉字的发展走上了点画化、符号化的道路。
 
楷书楷书也叫“真书”、“正书”,是东汉末年开始通行的字体,一直通行到现在,已经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形体是直接由汉隶演变而来。至此,汉字字形基本定型,并一直沿用至今。汉代还出现了草书。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章草始于东汉章帝,是一种草率的隶书。今草是从章草演变而来的,字与字之间笔画可以相连,这种字体从东汉末年一直流传到现在,一般所说的草书,便是以今草为代表。到了唐代,今草又发展成为狂草,狂草是一种字与字笔画相连的非常潦草的字体,它的优点是书写快速,但又难以辨认,没什么实用价值。魏晋时代又产生了以楷书为基础,又吸收了草书一些笔法的字体,叫“行书”。行书不如楷书那要工整,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容易辨认,书写便利,普遍为人们所采用,所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为您推荐

汉字的产生

  在我国历史上,“仓颉造字”的传说流传甚广。《荀子?解蔽》等书皆有仓颉造字之说。到了汉代,此说流传更广。《淮南子?本经训》更加神乎其神地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意思是说从前仓颉造字时,曾出现了天上落..

对小学生汉字笔顺书写教学的建议

  针对小学生笔顺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笔顺书写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需要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各方面共同作出努力:   (1)就国家和学校层面而言,定期开展对低年级语文教师的汉字笔顺培训,督促低年级..

有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1.阅读快、听说慢   这一类人通常为韩国或日本人,其母语主要是由汉语演变而成的,两者的读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往往会存在一定的联系。部分汉字与其母语具有相同的意义,就是那时对汉字不了解,但通过观察汉字..

无汉字背景学生习得的特点与教学

滇西傣族与汉族地区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对象的比较

  1. 起步阶段。由于民族区域特征的差异性,滇西傣族和汉族地区对汉字书法教育的学习存在一定差距。如前文所述,该地区的孩子在入学前大都使用傣语交流,因此入学后学习汉字较为吃力。该地区的教师需使用双语(傣语和汉语)..

滇西傣族与内地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观念的比较

  1. 滇西傣族地区特殊的区域性,教学观念陈旧,汉字书法教育仍停留在能听会写的阶段;刻板生硬的教育方法使书法教育发展滞后;加上书法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匮乏,使汉字书法教育几乎少有作为。   2.内地小学素质教育起步早[..

对滇西傣族小学生汉字书法教育的展望

  各具特色的民族区域文化使中华文化异彩纷呈;中华文化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也令民族区域文化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该地区进行汉字书法教育时,要重视与当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习惯的结合。   1. 做好滇西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