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的写作方法

(一)校史的定义、作用、特点

1.校史的定义

校史是某一所学校为记录自己的发展历程而撰写的具有完备性和规范性特点的历史文献。

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为自己撰写校史。校史有详简之分。有的历史悠久的大学,其学校详史以书籍形式分多部出版。也有的学校的简史只有一两页,简明扼要的介绍自身的创建和发展过程。本节后所附的北京大学校史,就是一篇简史。像北京大学这样历史悠久、业绩突出、声名显赫的高等学府,即使是简史,也有足够长的篇幅。

2.校史的作用

(1)理清学校发展历程

校史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记录既往事实,让人们了解一个学校创立、发展、沿革的脉络,使关心这一学校的人们不仅知道学校的现状,还知道学校的过去,并能因此推测学校的未来。

(2)记录学校办学业绩

记录学校曾经取得过的业绩,可以勉励后人奋发图强,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精神力量。

(3)宣传学校办学优势

宣传学校办学优势,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报考本校,从而提高学校学生的素质,为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3.校史的特点

(1)完备性

校史一般都特别讲究内容的完备性,学校在何时由何人发起筹建,何时建成招生,何时分拆或合并,何时取得何业绩,有过哪些名师任教,出过哪些有影响的人才,主要有哪些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主要领导人情况等等,凡重要者,皆不可遗漏。

(2)规范性

校史皆为学人所治,不同于厂史、村史,应该具备史学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主要表现为材料真实确切,结构严谨合理,表达准确贴切。

(3)学术性

校史以学术和学者为主要表达对象,要展示学术业绩和学人风采,这就使校史不同于一般的部门历史,具有鲜明的学术色彩。

(二)校史的写作

校史写作的主要环节是资料的占有、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表达。这些都是没有固定模式可言的。这里只说说结构的要件。

1.标题

校史的标题通常只按常规写法,即《××小学校史》、《××中学校史》、《××大学校史》即可,也可用《××简史》的说法。

2.正文

校史的正文,通常包括九个方面的内容。

(1)学校的前身

不少学校历史悠久,其前身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如着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都是由其前身发展演变而成的。这一发展沿革过程,要记述清楚。

(2)创建过程

包括创建人、创建的时间地点、何时开学、第一次招生的数量等。

(3)不同时期规模的发展

包括教师队伍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院系专业的设置变化,学历层次的发展演变等。

(4)校名的变化及分合情况

有的学校经过多次合校、分校、改名、升格等,这些变化在校史中都要有准确的记录。

(5)学校大事介绍

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大事,要在校名中反映出来。

(6)名师介绍

介绍不同时期在校任教的着名学者、教授或其他名师。

(7)主要培养人才介绍

对学校培养出来的主要人才及其事迹也要有简略地介绍。

(8)学校的办学特色

有些学校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校史中要有所表现。

(9)学校的地理环境

有的学校地处名胜之地,风景如画,气候宜人,这也是学校的特点之一,可以写入校史之中。

以上所列各项并不完备,撰写时也不必依照上述顺序排列,特别是学校大事、名师、主要人才的介绍,可根据需要安排在合适的位置。

3.结尾

可以呼应时代、展望未来做结尾,也可以事完文止,不写专门的结尾。

【例文】

北京大学校史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尽管她诞生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风雨飘摇的末期,但京师大学堂一开始就是改革维新、兴学图强的产物。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后,为了救亡图存,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发起变法维新的改良运动,特别提出维新变法须从废科举、兴学校开始。1896年6月,刑部左侍郎李端在给清政府的奏折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在京师设立大学堂。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诏书中强调京师大学堂“尤应首先举办”。于是由梁启超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并用,观其会通”的办学方针,还规定“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这样,京师大学堂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是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光绪派吏部尚书孙家鼐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全面兴起的标志。虽然戊戌变法运动很快失败,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但京师大学堂却成为仅存的变法成果得以保留,并于1898年12月正式开学,当时有学生近百人。

(这是一篇相当精彩的校史,精确简练,内容丰富。第一段记述了学校创建初始阶段的基本情况。)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京师大学堂遭到破坏,一度停办。1902年恢复后,设速成、预备两科。速成科分仕学、师范两馆,预备科分政、艺两科。1903年,增设医学馆、译学馆和进士馆,同时办分科大学,设有经、法、文、格致(理科)、农、工、商、医八科。

(以上为初期的演变情况和校名的正式确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为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17年1月,着名学者、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这是一项对北大有至关重要影响的任命。蔡元培一上任就开始对北京大学进行整顿和改革,他延聘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李大钊为图书馆主任,鲁迅、胡适等一大批国内一流学者先后来北大任教,毛泽东也曾在北大图书馆任职。这一时期是北大历史上非常辉煌的时期,也是当时中国进步运动和革命运动的一个中心。当时的北京大学不仅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也是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的策源地,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中国共产党在北方的第一个支部是在北大建立的,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有5位是曾在北大学习或任职过的。可以说在中国近现代没有任何一所学校像北京大学那样对历史进程产生过重要影响,为中国的革命和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介绍学校的第一个兴盛期及学校在新文化运动和中国革命中的突出作用。)

1927年,奉系军阀统治北京时,悍然决定取消北京大学,将北京的国立9所学校合并,成立所谓京师大学校。国民党新军阀统治后,又将京师大学校改为中华大学,不久又改为北平大学。由于北大师生的强烈反对,1929年8月,恢复了北京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师生辗转南下,与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4月,又由长沙迁到昆明,将校名改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工、法、师范5个学院26个学系。在抗日战争的艰苦环境下,西南联大仍继续坚持着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每年在校学生一般保持在3000人左右。抗日战争胜利后,西南联合大学于1946年5月宣告结束,北京大学在北平复校,同年10月正式开学。当时北京大学设有文、理、法、医、农、工6个学院和一个文科研究所,学生总数为3400多人。

(这部分介绍学校在解放前几经演变历尽磨难的历程。)

1949年2月,北平和平解放,北京大学获得了新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大学逐步发展成为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为了继承和发扬“五四”光荣传统,北大将校庆日由过去的每年12月17日改为每年的5月4日。党和国家非常关怀北大的发展,毛泽东主席亲自为北大题写校名并曾三次写信鼓励师生团结起来,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周恩来总理曾先后6次亲临北大视察或做报告。1951年6月,国务院任命着名经济学家、教育家马寅初为解放后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北京大学的医、工、农学院以及其他部分学科或分出去单独成立高等学校,或并入了其他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文、理、法各院系以及其他一些大学的有关系科并入了北京大学。北大的校址也从北京市内的沙滩等地迁移到了位于北京西北郊着名园林风景区的原燕京大学校址,即“燕园”。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成为一所侧重于文理基础科学的教学和科学研究的综合大学,当时全校共有12个系、33个专业,到1965年发展到18个系、53个专业。学校规模也不断扩大,1962年在校本科生曾达到10671人,研究生为280人。从1949年到1965年的16年间,北京大学共为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本科毕业生和2000多名毕业研究生,他们大部分成为我国各个领域的骨干。与此同时,北京大学还为国家提供了包括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与中科院合作)等在内的一大批科学研究成果。

“文化大革命”期间,北京大学的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国家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北京大学也进入了在改革开放中振兴和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曾亲自过问北大的拨乱反正和恢复、发展工作。并于1978年为北京大学图书馆题写了馆名,1987年还为《今日北大》一书题写了书名。江泽民、李鹏等同志曾同北大学生座谈并亲临学校视察工作。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北京大学的重视和关怀。

近20年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以来,北京大学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设成就。从1993年北大建校95周年至今,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学校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和建设的步伐,先后召开了德育工作、学科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校办产业、招生工作、研究生教育、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人事工作、外事工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会议或研讨会,积极探索和进一步明确了各个领域的改革思路,陆续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并逐步形成和完善了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1994年7月,学校成功地召开了第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到下个世纪初叶把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社会主义大学的奋斗目标,通过了《北京大学改革发展纲要》,标志着北大的改革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经过近三年的规划论证和申报审批,北大“211工程”建设项目先后通过国家有关部门预审、专家审核,并于1996年10月得到国家的正式批准,成为国家“211工程”中首批重点支持的两所大学之一,为北大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也为北大的建设展现了良好的前景。

(这部分介绍的是学校从建国后到文革期间的基本情况。)

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并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发出了“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的号召。在国家的支持下,北京大学适时启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从此,北京大学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以上为“文革”结束后新时期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科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95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

(近年来学校合并的情况。)

北大校园又称燕园,与圆明园、颐和园相毗邻,在明清两代曾是着名的皇家园林,数百年来,其基本格局与神韵依然存在。北京大学现有各类学生46074人,共有5个学部、42个院系、216个研究所、中心,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个附属和教学临床医院;96个本科专业、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199个硕士专业、174个博士专业;81个全国重点学科、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35名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49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9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3人、长江特聘教授58人。北京大学的院士、“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以及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数目,均居全国高等院校之首。北大现任校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校长许智宏院士。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藏书629万余册。

(最后综合介绍了学校的风光、院系专业设置和教师队伍,展示其优越的办学条件。)

为您推荐

本世纪的出土文献,如何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研究方法。

一 说起一个世纪以来出土文献对中国文学研究的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一批早已佚失的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了。它不仅使我们对中国文学的创作情况和中国文学的发展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甚至改变了我们对以往的文学史的认识。..

“超文学研究”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现有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教材和专着,绝大部分都在“跨学科研究”的专章中,列专节分别论述文学与其它艺术、文学与哲学、与历史学、与心理学、与宗教、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诚然,搞清这些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跨学科..

英文商标的汉译方法

我们可以从电视广告中涉及到的产品商标的中英文对照来看看英文商标汉译的方法和技巧。 1.音译法 音译的方法在英汉互译中是十分常见的方法,在商标翻译中,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被引进的国外产品,由于其原始商标是英语,为了..

对外汉字教学的方法

改进教学方法:老调重弹,弹出新意

  教学方法的革新是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的一个老话题,自这门课诞生以来,它就一直是大家热衷研讨的一个课题。现在再来谈论教学方法改革可谓是老调重弹,但是又不能不弹,因为这门课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结构在每一时代都在..

多样的教学方法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给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带来的新的活力和机遇,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结合播音专业的培养目标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

批评的方式:寻求方法与创造方法

文化批评作为文学的一种研究途径,它需要一定的方法,那么这种方法从何而来? 一方面,由于文化批评涉及相关的多种理论,那么理论与相应方法总是联系的,因此它所包含的方法也就有多样性;另一方面,它又有着一种挑剔的眼光,既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