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日常文书,顾名思义,就是指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工作、交往中,处理公私事务时,要经常使用的、有比较固定格式及具体要求的应用性文体。
日常文书包括的内容很广,种类极多,举凡书信、电报、日记、笔记、启事、条据、传志、碑铭、对联、祝辞、消息、通讯等等,皆应归属日常文书类。
日常文书的种类虽多,但它们所具有的一些主要特点带有共同性,即大都有相对固定的格式,有特定的写作要求,有习惯性的用语;使用的语言简洁、明确、通俗、易懂,不像文学作品那样使用形象的描写、奇特的夸张、浓烈的渲染;在语言的运用、行文的要求等方面很是讲究文明礼貌,注意说话用词的份量,力求符合当事者的身份。
日常文书实用性很强,使用范围广,看起来通俗易懂。虽然并不十分难学难写,但真正要写好,使之精确表达意思,准确传递信息,达到实际的效果,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非下功夫不可。平常有的人不够重视日常文书的写作,或对一些格式、用语等写作要求不求甚解,似懂非懂,致使在运用时搞错或不规范。此类现象并不少见。这不得不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
正因为日常文书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并且是不受职业的限制,几乎各行各业的人们都要使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日常文书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往之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需要出发,加强学习日常文书的写作知识,基本掌握日常文书的写作技能,以便更好地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联系工作,处理事务。这里,我们根据日常文书的一般特点,提出在实际应用写作中的几点基本的要求。
(一)要有明确的对象
一般来讲,凡是文章都有其写作的对象,即要考虑写给谁看。但是,日常文书与文学作品所针对的对象却大不相同。对文学作品而言,它的一定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范围,它对读者对象并无明显的约束力。比方说,某一文学作品,有的读者喜欢,有的读者不喜欢;读者愿意读才读,不愿读就可以不读。不管是写给某一阶层,还是写给整个社会,都是如此。而日常文书的形式,一般来说都是有特定的读者、(日记、笔记等少数文种除外)特定的范围,也就是说有比较明确的对象,并且对于对象有比较明显的约束力。比如家书,是写给家人中某一成员的,某一成员一定得看;再如悼词,是专为某一死去的人而写,如果套用于别的死者则显然不合适。所以,写作日常文书一定要明确对象,到底是对谁说话,为谁说话,非落到实处不可。
(二)要依习惯的格式
前面曾提到,日常文书有比较固定的、习惯的行文格式。比如“感谢信”,第一行正中应该写上标题,第二行顶格写称谓,然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最后落款要具名、写日期等。如果不按这种格式书写,则行文的形式将是不伦不类。有的日常文书还有一些习惯的或规范的用语,也是必须掌握使用的。如一般书信结尾部分的祝颂语,按收信对象的不同身份以及与写信人的相互关系,所用的祝颂语便有所不同。对长辈,一般要写“敬祝安好”;对平辈或同志,可写“祝你安好”。如果将上述的祝颂语互换,对平辈或同志写“敬祝安好”,而对长辈写“祝你安好”,很明显是不大合适的。
对于日常文书的习惯格式、习惯用语,我们也不能把它看得神圣不可侵犯,不敢越雷池一步。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新的时代会带来新的风貌。同时,又不能把它看得微不足道,似乎可有可无。因为大体一致的格式、习惯的用语是人们都习以为常、相沿袭用、逐渐定型化了的,这样自然是为了应用方便,看起来清晰醒目。再说社会交往中的互相尊重,必要的礼貌也是应该讲究的,无论是个人之间,还是单位之间,亦或个人对组织,日常文书写作都必须注意这一点。
(三)要有紧迫的时限
日常文书从其具体作用来说,它一般是有时间性的,失去了时间性也就失去了效用。因为它一般总是针对社会生活中日常的具体事务工作而发的,问题不是已经摆在面前,亟待解决,就是很快即将出现,必须未雨绸缪,预作考虑的。所以,日常文书的形成、处理当然是及时为好。比方说,缺席得递假条,寻物要贴启事,开会先发通知,喜庆先送请柬,这些都是时限很强的,不应随意超前或滞后。
(四)要有端正的文风
日常文书的文风要求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句子通畅,条理清楚,明白易懂。从文面上一看就清清楚楚,正确无误,合乎规范;从意思上理解明白晓畅,恰如其分,合乎真实。显得自然、贴切、精炼、庄重,没有套话、空语、废语,彻底除去了“八股”味。
(五)要求实际的效用
日常文书就是有事而作,因感而发,有的放矢。所以特别要求注重实际,讲求实效。首先要注意特定的对象、实用的目的。到底是以什么名义说话,是个人还是单位。到底是向谁说话,是下属机构、平级单位,还是上级机关;是家人还是朋友,是尊长还是晚辈,是知交还是陌生人。到底是为了什么,是询问还是回答,是感谢还是慰问。其次要凭借事实,掌握要点,交待清楚明白,据事分析推断,简单确切,不出差错。最终达到实事求是解决问题的目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