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报】的写作规范及范例

【简介】: 《中国共产党各级领导机关文件处理条例(试行)》规定:公开发布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用“公报”。公报具有较强的纲领性和指导性。

常见的公报有三种:一是会议公报。它是党的领导机关在召开重要会议前后,向社会公开发布会议情况和结果的一种公报。二是联合公报。它是各国政党就会谈情况向国内外发布的一种外事文件,只限党的最高领导机关使用。三是新闻公报。它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或授权国家通迅社和其它新闻媒介向世界宣布重要活动、重大事件、重大成就的官方正式报道。

公报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标题通常由会议名称和文种组成,或由会谈双方名称和文种组成,或由发布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或直接以文种作标题。在标题下面,应注明公报的制发日期。正文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1)导语,对公报内容加以高度概括;(2)主体,表述公布的具体事项,要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3)结束语,发出号召或者提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要求等。公开发布重大事项的公报一般没有结束语。

【范例】: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公报

(1992年10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1992年10月5日至9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66人,候补中央委员105人。列席会议的有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5人,有关负责同志65人。中央政治局主持了会议,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决定,1992年10月12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全会讨论并通过了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一致决定将这两个文件提请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

全会同意中央政治局关于对赵紫阳同志在1989年政治动乱中所犯错误继续审查情况的汇报,同意维持十三届四中全会对赵紫阳同志所犯错误的结论并结束审查。

全会是在民主、团结的气氛中进行的,为十四大的胜利召开作了充分的准备。

为您推荐

因势利导,增强学生规范观念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这也是语文教学中语文汉字规范书写的首要实践者,小学生思维特点具有自我性和权威性。   在平时班级文化建设中,老师应该将语文汉字规范书写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某一部分,提倡学生用团体的意识..

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的不良影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文字使用水平的高低,也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文化,是我们必须合理继承,充分发扬..

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语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产物,对它应该客观审视,具体分析,不应该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从网络语言的构成和使用来看,网络语言是汉字、数字、字母、..

目前网络语言不规范的几种表现

《外事公报》的写作方法

(一)外事公报的定义 外事公报是国家、政府、政党、外交部门所发表的,关于涉及外事的重大事件及重要会谈结果的正式报道。 外事公报的内容是公开的,通常发表在各种媒体上,国内外读者皆可阅读。 (二)外事公报的特点..

《公报》的写作方法

(一)公报的含义 公报是党的机关公文中的一个主要文种,《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为其所下的定义是: 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件。 行政公文的主要文种中没有提到公报,但公报作为行政公文出现的情况却..

【纳税申报文书】的写作规范及范例

【简介】: 纳税申报文书是按照国家税收制度的有关制度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的首要文件。它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时使用的文书。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前必须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有关手续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核定应征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