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分析报告的格式包括四个部分
(一)标题 如下级对上级的报告,标题一般都要写出什么人对什么单位什么时间什么问题的分析报告。至于公布式、简报式的专题分析报告,则标题的写法比较灵活自由。
(二)抬头 凡写给上级机关的报告,必须在抬头处写明上报单位。
(三)正文 正文分为四个部分:情况、问题、原因、意见和建议。在具体写作中,情况部分务求简明扼要;问题要抓准实质;原因分析要有理有据;意见和建议则要求切实可行,行之有效,不能无的放矢。
(四)落款 如写给上级的报告,必须在正文之下署上写作单位名称和年月日,必须时还必须加盖单位公章。至于公布式和简报式的专题分析报告,落款则比较随意,写作单位名称可在标题之中或标题之下、抬头以上加以显示,不必在正文之后签署。年月日可写在单位名称之下,抬头之上。
专题分析报告的写作要求:
(一)选准主题 确定一个好的主题是写好专题分析报告的首要条件。写作主题的确定应从人们反映强烈,迫切要求引起重视并尽快解决的问题中加以筛选、提炼和分析而成。否则,专题分析报告写得再好,由于主题没有价值,也就不会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用。
(二)内容专一 主题确定之后,就要紧扣主题进行透彻分析。泛泛而论、面面俱到则不能体现专题分析报告的特色。
(三)语言精练 专题分析报告由于篇幅短小精悍,因此要求报告语言简洁精练,通俗易懂,尽量做到口语化和形象化,以增强可读性和感染力。
【范例】: ××市商业局关于××市五交化站××年
库存商品分析报告
××市政府:
根据市政府关于开展商品库存分析的指示,我们抽出专人,对市五交化站经营的10191个规格品种商品,按质量结构、周转速度、产地、进货价格、产生积压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分析。查找了6万多个数据,重点抽查了50多种有问题商品的质量状况,基本上弄清了库存现状。现将情况和意见报告如下:
(一)
该站××年总购进10596万元的商品,为年计划93.6%,比上年下降18.6%,其中纯购5415万元,为计划的107.9%,比上年下降10.2%,总销售12487万元,为计划的100.7%,比上年下降7.3%,年末库存4456万元,比上年末下降22.8%,1310万元。
从上述情况看,销大于进,库存下降,资金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
1.结算资金比重上升,商品资金下降,从全部资金结构变化看,结算资金占用上升,商品资金占用下降。(略)。
2.库存商品比重上升,在途商品下降。(略)
3.有问题商品比重上升,畅销商品下降。(略)
4.一般商品比重上升,骨干商品下降。(略)
(二)
一年多来,该站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方针中,根据市场需要,坚持以销定进,促进工业生产调查,增加市场供应,做了不少工作,在活化物资和资金工作中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
(三)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1.盲目增加厂点,任意收购。(略)
2.市场变化,产销脱节。(略)
3.粗制滥造,质量低劣。(略)
4.淘汰商品未及时处理。(略)
(四)
对当前积压商品的处理和今后防止新积压的几点意见。
造成商品积压的原因很多,涉及面很广,处理积压商品,要从全局出发,不仅要有利于工业生产,也要有利于商品流通,必须进行综合治理。对当前积压商品的处理,我们的意见是:
1.对现有的积压商品,要分类排队,视财力情况,力争早处理、多处理。
2.建议调整工业产品结构,按市场需要安排生产。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新品种,占领市场,扩大销售。
3.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坚持贯彻区别对待、择优扶植的原则,运用信贷经济扛杆,支持短线,管紧长线商品,对积压多,又无销路的商品不给予贷款。
4.积极协助企业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实行分科按大类核算,依靠企业共同管好用好资金,对临时资金的需要严格审查,逐笔核实。
××市商业局
××年×月×日
某轧钢企业消化能力分析
某轧钢企业是一个固定资产原值在5600万元以上的大型轧钢企业。1980年起每年实现的利税总额都在4000万元以上。但是自1984年以来,该企业在生产经营上遇到了困难,企业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同时,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不断提高,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面对这种情况,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生产经营管理,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强化了企业的消化能力。有关资料分列如下:
表1 产品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表2 产品结构变动及品种的单位产品利税额
表3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及消耗量
表4 1985年产品总成本及其构成 单位:万元
为了降低原材料、燃料和动力消耗量,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降低单位产品消耗。
首先在技术上:(1)采用了一火成新工艺,使原来需轧二道工序才能成材的工艺流程改为轧一道工序。(2)对线材车间进行技术改造,把过去只能开坯的车间改造为可以连续进行轧材的车间。(3)实行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发挥各车间原有生产能力和潜力。(4)采用穿水冷轧制罗纹钢新工艺,用普通碳素钢代替低合金钢生产性能相同的罗纹钢,节约了原材料费用。具体节约额资料见表5、表6:
表5
表6 采用穿水冷轧罗纹钢新工艺实现的原材料代用节约额
除上述节约额外,该企业还对各车间实行了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承包的改革办法,分档考核产量、质量、消耗、利润等项指标,从而降低了28个规格产品的钢坯、钢锭单耗和35个规格产品的燃油及电力单耗。此外,降低负公差的节约率也有较大提高。对以上各因素造成的节约额测算(数字及计算过程略),全厂共节约原材料、燃料、动力费用160万元。
要求:试根据上述资料和情况,对该企业消化能力进行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及资料对企业消化能力进行分析:
一、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因素分析。
分析企业的消化能力,应当首先计算报告期企业由于生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所造成的损失额。
据表3资料计算:
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对该企业的影响总额
即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使该企业产品生产成本1985年比1984年实际多支出4765万元,超过了1984年实现的利税总额。
二、企业产品销售价格提高抵消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额的情况分析。
原材料等价格上涨后,企业按国家规定相应地提高了产品销售价格,抵消了部分涨价额的影响。据表1资料计算由于提高产品销售价格使企业在1985年的增收额:
增收额=∑(1985年产品销售单价-1984年产品销售单价)×1985年产品
销售量=(760-620)×172600 (710-630)×9600 (730-680)×32400
(750-630)×83600
=3658.4(万元)
即该企业由于原材料等价格上涨造成的减收额有76.78%()被企业产品销售价格上涨抵消掉了。但是,企业用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方法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额,实际上是向用户或消费者转嫁损失;属于企业利用外部条件的增收因素,不属于企业本身的消化能力。
三、企业调整产品结构的增收因素分析
由于不同品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消耗不同,产品销售价格不同,造成不同产品品种的单位产品所创利税额也不相同。企业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通过适当调整产品品种,可以达到增加收入的目的。
据表2资料,该企业1985年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高利税产品的产量,以增加收入。
式中
代入表2数据:
1984年平均单位产品利税额:
1985年按1984年单位产品利税额计算的单位产品平均利税额:
因此:该企业1985年由于调整产品结构的增收额为:
(158.07-149.03)×298500=261(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该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使1985年增加利税额261万元。这种增收的性质也不能算作企业的消化能力。因为调整产品的结构,并没有提高原有各品种产品的性能和使用价值,只是变相提高了全部产品的平均单价。这一结论可以由表1和表2数据计算得出。因此,调整产品结构带来的增收额也不能算做企业的消化因素。
四、企业通过提高产品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固定成本费用的增收因素分析
所谓固定成本费用,是指总成本中那些不随产品产量变化或基本不随产量变化的费用。包括工资、职工福利基金、车间经费、企业管理费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产量越多,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固定成本费用就越少。因此,增加生产量,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费用,也可以降低成本、增加盈利,形成企业的增收因素。据表2资料,该企业1985年钢材产量为298500吨,比1984年增产23800吨(1984年为274700)。从而使单位产品中包含的固定成本费用有所下降,为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增收额。
据表4资料,该企业固定成本费用占产品总成本的7.5%,总额为1305.5万元(107 11.5 1031 156=1305.5)。这一数额的比重在1984年与1985年是基本稳定的。据此可以计算该企业1985年由于提高产品产量形成的固定成本降低额:
即企业因产量增加带来固定成本总额下降113.13万元,也就是增收额为113.13万元。
(式中因固定成本费用因素基本稳定,故采用1985年固定成本总额计算1984年平均单位固定成本含量)。
五、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措施,降低单位产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所节约材料成本的增收因素分析
由表5和表6资料及其具体情况说明可知,该企业为了消化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而带来的不利因素,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改造措施,包括采用一火成新工艺、合并工序、连续轧材的技术改造,产品生产的专业化转移,采用冷轧工艺实现原材料代用等等,节约了各类消耗的成本额。
1.因采用一火成新工艺、线材车间改造、产品专业化转移等项技术改造措施所节约的成本额(据表3、表5):
即:(1)由于采用一火成新工艺,合并了工序,使原材料、燃料、动力单耗下降23.19元,该车间圆钢产品总成本下降了约20万元;(2)由于线材车间技术改造,由开坯车间连续轧材,降低了原材料、燃料、动力单耗140.34元,使线材产品总成本下降了1383.75万元;(3)由于车间产品专业化转移,节约原材料、燃料、动力单位消耗35.28元,使角钢产品总成本下降了229.3万元。3项节约额合计为1653万元。
2.由于采用穿水冷轧新工艺实现的原材料代用节约成本额(据表6):
即:由于采用代用原材料,单位成本下降了77元,使罗纹钢产品总成本下降了250万元。
六、对该企业消化能力综合分析
企业的消化能力公式为:
由表3资料计算出该企业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涨价额为4765万元。而企业消化额将如何确定?
由于企业消化能力是指企业依靠加强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节约物质消耗,开发新产品,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等措施,降低产品成本,增加利润,把因原材料等涨价引起的减收因素在其内部消化掉的能力。根据这个原则界限,凡由于企业依靠外部条件,转移减收因素带来的增收额,。均不能计入企业消化额。
对本案例来说,该企业由于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和调整产品结构引起的增收额不能计入消化额。而由于企业挖掘内部潜力,采取一系列降低产品消耗的措施所带来的增收额,则应计入消化额。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该企业1985年由于自身的生产经营努力,通过增加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固定费用,采取技术改造措施降低原材料、燃料、动力单耗,采用新工艺,实行原材料代用,降低单位成本以及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降低单位产品的各项消耗定额等等增收因素,属于消化额范畴。所以,该企业1985年实现的消化额总计为:
总消化额=113.13 1653 250.25 160=2176.38(万元)
据此可计算出该企业消化能力为:
即:该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努力,消化了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造成减收额的45.67%,对巨额的减收因素具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一、该企业1985年面临着十分不利的经营局面。由于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造成的减收额达4765万元,超过了该企业1984年实现的利润,税金总额(由表2资料计算为4082万元)。虽然通过提高产品销售价格和调整高利税产品结构增加了部分收入,(两项合计为3919.4万元),但原材料涨价因素中仍有845.6万元的减收额未能弥补。
二、该企业通过提高自身消化能力,实现的增收额为2176.38万元,消化能力达45.67%,不仅弥补了产品提价等因素未能抵消掉的845.6万元的减收额,还比上年多创利税1330.78万元。可以说,该企业提高消化能力的努力,在扭转由于原材料等提价因素造成的不利局面、增加利税方面起了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