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示】的写作规范及范例

【简介】: 请示的性质 (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请求指示、批准。(二)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请求对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给予指示、作出答复时使用的一种陈请性上行文书。(三)请示和报告在50年代初并无明确的区分,所以在行文中有将二者混淆或并称使用的现象。1956年国务院办公厅作出了关于把“请示”和“报告”分开的规定。1981年“国办发15号”文又对“请示”和“报告”作了明确分工。1982年“国办发44号”文第二条进一步规定:“向党中央、国务院请求解决同一般情况报告要分开,请示的问题要单独写,不要写在一般情况报告中,而且要一文一事,要求党中央或国务院批复的问题,要明确提出。1985年12月19日修订的《关于向国务院报送文件的若干规定》第五条再一次重申了“请示和报告要分开。”

请示的特点 (一)请示有三个鲜明的特点:1.必须是下级向上级行文,有的虽然不是直属上级机关,但是属于业务主管机关。2.必须是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无法肯定或无法处理的事,既不要请示与自己职权无关的事,也不要请示本应自己处理并有条件、有可能处理的事;前者超越职权范围,会给工作带来混乱,后者则属于把矛盾上交。3.必须要求上级明确表态、批复。(二)请示的特点,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请示必须事先进行,这是原则问题,它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也检验着组织纪律性,先斩后奏,是不允许的。2.从问题性质来分析,请示的内容大体有下面三种情况:一种是不了解或不明确的问题;另一种是工作进程中发现的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还有一种是专项问题。

请示的作用 请示的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各种无权处理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如以往的政策、规定不曾涉及的问题,政策界限难以把握的问题,本机关看法和意见不一致的问题,按照规定必须由上级机关决定的问题等,都可以向上级机关呈送请示,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或批准。

请示的种类 (一)请示按内容和目的大体可分为五类:1.请求指示的:遇到疑难问题需请求上级领导作出指示时使用。2.请求批示的:因情况比较特殊,或关系重大,提出处理意见后需报请上级机关批准时使用。3.请求审核的:要办一件事而缺少财力、物力、人力需要报请上级机关审核批拨或调配时使用。4.请求解决的:对有责任解决,但又无权解决的问题,请求上级领导帮助解决时使用。5.请求批转的:主管业务部门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措施后,根据“条条不对块块下命令”的行文原则,不能直接要求下级行政机关执行,因此请求上级机关批转下级行政机关执行时使用。

(二)根据在结尾提出的要求,请示可分为以下三种:1.请求批转的请示。这类请示一般由业务主管部门就某一方面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请求上级机关批转各地,贯彻执行。2.请求批准的请示。为了使某一事项的解决方案(办法)得到上级机关的认可或批准,或根据有关规定必须履行批准手续时使用。3.请求答复的请示。下级请求上级就政策界限问题或其它疑难问题给予明确、具体的解释时使用。

请示的格式和例文 (一)请示的格式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与日期。主送机关一般只报送一个主管领导机关。正文包括下述部分:1.请示的根据、理由,即为什么要请示。2.请示事项,即请示什么,要求阐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处理意见。3.结尾一般用“以上意见,请予批示”、“以上要求,请予批准”,或“如无不当,请批转……”等词句结束。(二)请示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制发机关、抄报单位、附件等项目组成。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组成,有时发文机关可以省略。主送机关即收文和办文的上级主管机关,请示的主送机关只能写一个,不能多头主送。正文包括请示理由、事项、请求三个部分,请示的内容要单一,只能“一文一事”。请示理由即导语,直接写明请示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请示。请示事项是全文的重点,要阐明解决某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以及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和要求。请求即结语部分,一般另起一行,常用的规范语有“以上请示当否?请批示”,“特此请示,请批复”,“如无不妥,请批转有关单位执行”等。

请示的写作要求 (一)写作请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请示的问题应是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情况必须真实,原因必须说透,理由必须充足,解决办法必须切实可行。2.请示的内容必须集中、明确,坚持一文一事,专文报请,以便上级机关研究批复。3.每份请示应确定一个主送单位或一个主管领导人,不要多头请示或越级请示。4.行文要简洁,条理要清晰,中心要突出。5.请示的内容如涉及其它单位,必须事先进行协商,在取得一致意见后方可行文。(二)报告与请示这两个文种是相当接近的。第一,行文方向一致;第二,标题构成相同;第三,报送要求一样;第四,签署形式一样。其不同点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行文目的不同。报告的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情况,沟通上下级联系,请示的目的则是请求上级机关指示或审核批准。2.性质和要求不同。报告属陈述性公文,不需要上级回复,请示则属于请求性公文,需要上级批复。3.行文时限不同。请示必须在事前行文,而报告则事前、事后或事情进行中皆可行文。4.内容含量不同。请示必须坚持“一文一事”,而报告则不受此限制。5.正文构成不同。请示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和请求语三部分构成,报告则由报告目的、报告内容和结束语三部分构成。由于报告与请示有以上不同,所以在使用时必须严格区分,不能把请示写成报告,也不能把报告写成请示,更不能写成请示报告。

【范例】: ××市财政局关于立即纠正擅自提高洗理费标准的请示

×××:

根据各区、县财政局反映,二商、粮食等系统,自9月1日起,将原来洗理费标准从每人每月×元改为×元,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符合中央关于制止滥发奖金和津贴的通知精神的,而且加大了开支,如二商系统10万人,每年就增加支出400多万元;粮食系统3万人,每年增加开支120多万元,假如财贸系统都照此办理,增加的开支更多。

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建议立即纠正擅自提高洗理费标准的做法。是否可行,请予批示。

一九××年×月×日

为您推荐

因势利导,增强学生规范观念

  学生是课堂教育的主体,这也是语文教学中语文汉字规范书写的首要实践者,小学生思维特点具有自我性和权威性。   在平时班级文化建设中,老师应该将语文汉字规范书写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某一部分,提倡学生用团体的意识..

网络语言不规范现象的不良影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是这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文字使用水平的高低,也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汉字汉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语言,蕴涵了丰富的中国文化,是我们必须合理继承,充分发扬..

网络语言的规范

  网络语言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历史时期里的产物,对它应该客观审视,具体分析,不应该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从网络语言的构成和使用来看,网络语言是汉字、数字、字母、..

目前网络语言不规范的几种表现

《请示》的写作方法

(一)请示的定义和应用范围 1.请示的定义 请示是党政机关都广泛应用的一种上行公文。 2001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第九款规定: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1996年中共..

【纳税申报文书】的写作规范及范例

【简介】: 纳税申报文书是按照国家税收制度的有关制度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的首要文件。它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时使用的文书。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前必须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有关手续作为基层税务机关核定应征税..

【报告】的写作规范及范例

【简介】: 报告的性质 (一)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者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二)报告是一种陈述性的上行文,是上级机关了解下情、制订方针政策、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下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