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平日收到的同学来信中,问“怎样学范文”的不少。有个同学很着
急地说:“不用范文引路,能得‘良’;用了范文,反而得‘中’了。”看
来,应该怎样正确地对待范文,学习范文,使用范文,很有讨论一下的必要。
一、学范文,不能贪“捷径”
我知道,许多同学是重视作文的,是想尽快提高作文能力的。谁不愿意每次作文都获得优异成绩呢?但是,急于求成,贪走“捷径”,我们是不提倡的。
1.有的同学书包鼓鼓的,里面什么《佳作选》、《获奖范文集》等好几本。他经常翻翻读读,很欣赏其中一些篇章。作文时,审题后,他就翻这些本子。如命题为《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他想,自己的爷爷是一位中学教师,没什么好写的。而范文选中有一篇,写爷爷是一位将军,一位当年随百万雄师渡长江的解放军。“就是这一篇啦!”于是,他把这篇范文往自己本子上一抄,那位军人成了他的爷爷这样做,我们是极不赞成的。
2.有的同学知道抄袭的路是万万走不得的,便改成借用内容,复述情节。如命题为《我学会了》,他自己本有“剪纸花”、“下围棋”等真实生活,偏不写。翻找《范文选》后,他看到一篇“暑期去爸爸骑兵团练骑马”的事,认为很不错。于是,他将“骑马”的内容复述了一番。这样做,虽不是完全的抄袭,也不是学范文的正路。
3.有的同学似乎更机灵一些。他知道抄借都不好,便采用改头换面、照猫画虎的办法。如命题为《友谊之歌》,他一下子就想到学过的课文《小木船》。怎么办呢?那篇的“我”,变为这篇的“我”,“陈明”呢,改成“秦亮”。“小木船事件”,改成“游戏机事件”这就叫改头换面。这样做,也不是学范文的正路,也不利于作文能力的提高。
以上三种弯路,有一共同缺陷,那就是“假”字当头。他爷爷是军人吗?他练过骑马吗?他为游戏机的事与秦亮好了打,打了好吗?都没有。这种离开自己实际生活去抄袭、套用范文的做法,是当前许多同学作文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
我们提倡的,是读范文,学写法。
二、写法靠上去,内容拉开来
我教过许多优等生,他们在运用范文引路方面是很有办法的。下面结合一个同学的实例说一说。
1.语文课上,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为了歌颂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的中心思想,共选写了四方面的事:
①和作者读读《水浒》;
②饭桌前,读了“碰壁”的事;
③帮一位拉车工人治脚伤;
④劝女佣阿三多休息。
当我讲解为什么要使用这样一组内容谋篇时,这个同学特别注意听。“根据你的理解,这种写法对突出全文的中心为什么有明显作用呢?”
我问。
“我认为,若只写一件事,给人的印象是鲁迅先生只关心某一些人。这样写一组事,从少年儿童到全国人民,从素不相识的车工到家里的女佣,先生都是那样关心。这就有力地表达了‘他为别人想得多’的中心。”看来,这篇范文,这种写法,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作文课上,我的命题是《别看他(她)比我小》。这个题得选写一个集中的人物,有两点要求:一是年龄上,得比自己小。写同龄人、成年人不行。二是“别看”的含义,即他年龄小,某方面表现却很好。他认真地审明了题意。
3.构思过程中,选材与确定中心最重要。根据题意,他决定写4岁的小表妹。表妹住姥姥家,和自己常生活在一起。她有不少招人喜爱的地方,其中“待人有礼貌”便很突出。就这样,定下了人物与中心。
4.用什么方法呢?这时,他想到了范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对,用一组内容谋篇,这样可以将‘讲礼貌’的中心表达得更突出。”他拿定了这个主意。
5.照这样的思路,他列出提纲。
开头:我的表妹才四岁半,特招人喜欢。
中间部分:
①他带她去朋友家作客,人家请她吃桃。她挑了个又红又大的蜜桃用手
绢包起来,说“要带回家给姥姥尝尝。”②每天早晨起床,她必定跑到里屋姥姥床边,大声说:“外婆早!”③电话铃声一响,她抢着接,照姥姥教的话问:“喂,您是哪一位呀?”结尾:她真是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可想而知,两节课后,这位同学完成了一篇优等文。和范文《伯父》比,他这篇《表妹》,内容上相距很远。而表达中心的写法上呢?《表妹》这篇却是从《伯父》那篇学写来的。这就叫“写法靠上去,内容拉开来”。
这样学写法,谁能说是抄袭、套用呢?
这样读范文,才有益于作文能力的提高。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