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5月2日,是我最快乐的一天。
那一天早晨,我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学校,邮递员递给我一封电报,我看完内容,一蹦三尺高,爷爷回来啦!我书包也顾不得放,恨不得飞回家。我刚跑到屋前的院里,就挥着电报喊:“奶奶,爷爷回来了!”奶奶听到喊声连忙跑出来问:“在哪儿?”这时,爸爸也从屋里跑出来,接过电报,看完用手做成一个喇叭筒套在奶奶耳边,大声对奶奶说:“是——回——来——了——!”“回来了!”奶奶重复着爸爸的话,眼睛湿润
了。
奶奶和爸爸立即换上衣服,带着我去镇头乘车。坐在车上,我没有心思看两边的风景,想着、想着
1949年4月的一天,眼见解放军就要渡江解放南京了,国民党官僚们纷纷逃往台湾。当时,爷爷也在南京,是国民党军队的一名连长,由于不了解共产党的政策,也决定逃去台湾。他先挤上了飞机,等他放下东西刚要接抱着爸爸的奶奶时,“嗡”的一声,飞机起飞了。就这样,爷爷和奶奶被分离了,没想到一隔就是30多年。在这些年里,奶奶无时无刻不思念爷爷,从我懂事起,逢年过节,总看见奶奶在桌上多摆一副碗筷。直到前几年,奶奶和爷爷才有了联系。从此,年幼的弟弟一看见天上的飞机飞过,就跳起来喊:“爷爷回来了!爷爷回来了!”我们一家多么渴望爷爷能早点回来啊!想着、想着,“嘟!”的一声,汽车到站了。
我们来到长沙姑姑家,一进屋就看见一位头戴旅游帽、身穿棕色长外衣的老头儿。奶奶先是一愣,但很快认出来了。我扯扯奶奶的衣角,小声问:“他就是爷爷吗?”奶奶说:“是的!”我跑到爷爷的身边叫了一声:“爷爷!”爷爷抚摸着我的头,两行热泪像泉水一样涌了出来,他说:“我只要能看到你们,把几根老骨头留在故乡,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姑姑家的邻居纷纷跑来祝贺我们全家团圆。姑姑还特地为我们办了丰盛的团圆饭。饭桌上,大家给爷爷敬酒,说说笑笑,这是30多年来我家最开心,最快乐的一天啊!
这是一篇佳作。小作者通过描写离家30多年的爷爷终于从台湾归来的经过,歌颂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无比英明、正确。选材新,立意深,行文流畅,紧扣文题。
小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先写了接到“爷爷回来了”的电报后,“我”、奶奶和爸爸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读到这里,使人产生了不少疑问:爷爷上哪去了?全家人闻讯后为什么那么激动,又为什么都心急火燎地去接爷爷?跟爷爷分离后,全家人都是怎样思念的?
小作者紧紧抓住了读者的心理,用了一段插叙:“1949年4月的一天我们一家多么渴望爷爷能早点回来啊!”巧妙地回答了爷爷离开故乡、离开亲人的时间和原因,并生动地描述了奶奶和弟弟盼望爷爷早归的思念之情。
这一段插叙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跟上下文衔接紧密、自然,使文章的中心更加鲜明,增添了感人色彩。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