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某一事物或现象进行仔细地察看叫观察。观察是我们获得写作材料的
重要途径和方法。作文离不开材料,写虚假的东西表达不出真实的感受,用空话写不出好的文章。因此,要想收集到较好的写作材料,写好作文,要先学会怎样观察。
一、观察准备
要明确观察目的。观察目的是与写作目的紧密相连的,是我们观察事物的主要动力。缺乏这种动力,我们观察起来就会变得盲目,所得的印象、认识就很模糊。诸如“观察什么”、“为什么观察”之类的问题,我们在观察前应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观察目的明确,写出的文章中心才能鲜明、突出。
要准备做观察笔记。带上你的笔和纸做实地观察笔记,一是可以使观察的全过程清晰而准确地再现,避免遗漏,便于写作时参阅;二是可以记下自己观察时的联想或感受。同时,经常做观察笔记,既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能使我们的观察变得更为细致和准确,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怎样观察
按顺序观察。只有观察有序,我们所获得的一些认识,才能连贯、系统起来,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写作文时,我们才能做到线索明晰,层次清楚。观察的顺序很多:有方位顺序,如前后顺序、上下顺序、远近顺序等;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整体部分的顺序;有事情情节发展的顺序我们在观察时,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恰当的顺序。如范围大的室外景物可用远近的顺序观察;较大的建筑群可用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而观察一种植物则可用由整体到部分(根、茎、叶、花、果等),再回到整体的顺序来观察
抓特点,有重点地观察。面对一种事物或现象,要做到细致地观察,我们就必须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重点地去观察。具体地说,观察人时,要抓住特点,就是要抓住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独特之处进行重点、具体地观察,并探究出这些个性化的方面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点,才能把握住人的主要特点。这个过程,我们必须花大气力去做,才能达到细致观察的目的。同样,观察植物时,我们就必须要抓住根、茎、叶、花、果等独特之处观察,来揭示它的整体特点。花朵的艳丽、枝干的挺拔、果实的丰硕或是生长土的贫瘠与肥沃、花期的长与短等,这些个性化的方面都能很好地体现出该种植物的特点,也是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地方,我们要具体地去察看。只有抓住了人或事物的个性化的方面,才能既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又能抓住特点。
有些事物的特点就是该事物名称的由来。由此,我们从事物的名称着手,就能较为准确地抓住一些事物的特点,进而对事物进行重点的观察。如“节节高花”,它的名字就是它的茎秆“一节一节拔高”这个特点的写照。这就告诉了我们,观察的侧重点不是它的花,而是茎秆了。通过察看,我们就不难挖掘出“力争上游、顽强进取”的内在蕴涵了。
有些事物或现象具有多个特点,我们只要选择其一进行重点观察就行,万不可“蜻蜒点水”而“委曲求全”!另外,一般事物的特点可以通过与其他事物的对比而显得更为突出、鲜明。因此,懂得比较着去观察,对于我们有重点地观察是大有稗益的。
观察要参与多种感官的功能作用。我们在观察过程中,加入一些感官的功能作用,往往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更为真切、更为完善地了解事物,而不应只限于用眼去看。如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用鼻闻闻——有什么气味,用耳听听——有什么声音,以及一些动作的模拟等等。这样,事物的突出特点和整体印象,在自己的亲身感受之下,就会清晰而牢固地留在我们的心里。
观察要加入丰富的联想。联想就是由某人或某事想到相关的人或事。直接地说,联想就是把“静止的”想成是“运动的”,把“无声的”想成是“有声的”,把“无生命的”当作“有生命的”,把“不会讲话的”当作“会讲话的”恰当地联想,能使观察的对象富于生动的形象,能吸引人。如《黄河象》:“人们站在骨架前面,似乎看到一头大象正昂首阔步向前跑。”这是把“静止的”想成是“运动的”,体现了象化石结构的完整。又如《卖火柴的小女孩》:“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这也是把“静止的”想成是“运动的”,真实地揭示了“小女孩”饥饿难熬的心理,很好地烘托了她向往美妙生活的强烈愿望的主题。又如“小闹钟丁零零地叫起来,催我快点起床!”这是把“无生命的”想成是“有生命的”,用的是拟人化的联想法。这样做,能给人一种亲切、活泼有趣的感觉。
三、观察总结
掌握了事物或现象的一定的观察资料,我们就应该把握住它,进行仔细地分析、整理,理清条序,并对自已的观察感受做出必要的取舍。把能突出事物特点、给人印象深刻的资料作为作文时的重点来对待。同时,我们应将每次观察所得的感受,加以归纳、总结,为以后的观察提供指导性的实践经验。
总之,我们要想学会观察,就必须喜欢观察,就必须对你周围的一切产生观察的兴趣。要做到按一定顺序观察,同时加入多种感官的功能作用;抓特点进行重点观察,并展开丰富的联想;做好笔记,随时进行练笔。观察是写作文的基础,并影响着作文的成败,但写好作文反过来又能告诉我们怎样去观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