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状物文章

状物,是指以描写物体或景色为主的文章。有描写动物的,如《燕子》;

有描写植物的,如《荷花》;有描写建筑物的,如《长城》;有描写景物的,

如《梅雨潭》等。

一般说来,写状物类文章重在突出描写对象的形状、姿态、色彩以及其动静变化等,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认真观察

“善于观察,细心观察”是写景、状物的必要条件。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捕捉事物的特征,获得总体认识,弄清局部情况,注意事物的动静变化等。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真实感受。所以,我们无论观察什么事物,都要有目的、有次序、认真细致地进行观察,千万不能粗枝大叶,走马观花。

二、抓住特点

自然界中,各种动、植物,各处景色都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类物、同一处景,也都因各种原因和时令变化而各不相同,各具特点。所以,我们在写状物类文章时,务必抓住所描述事物的特点。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特点,文章才能具体、真切,使人印象鲜明。例如《燕子》一文,作者是这样描写小燕子的外形的:“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作者抓住了燕子羽毛“乌黑”、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这三个特点,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写得栩栩如生。我们有的同学在描写猪时往往写它“撅起的大嘴巴”、“耷拉着的大耳朵”;写公鸡时便写它“大红冠子长尾巴”的特点。这样写当然可以,我们还可以抓住其他特点写。总之,要想把状物文章写得生动、真切,必须抓住事物的特点。

三、注重顺序

我们写文章不但要做到“言之有物”,同时还要做到“言之有序”。如果顺序安排得不妥,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会给人以繁杂凌乱的感觉。写景状物的文章,顺序种种,有按时间先后顺序写的;有按空间转换顺序写的;有按事物内部结构顺序写的;还有按总——分——总的顺序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春季写“溪水、木排、小鹿”;夏季写“森林、花草、浓雾”;秋季写“枫叶、野果、药材”;冬季写“风雪和动物冬眠”。这样按季节顺序用具体。事物来说明小兴安岭是“巨大的宝库”,是“美丽的花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我们写状物类文章时,究竟按哪种顺序写,可根据内容,灵活安排。只有注重了顺序的安排,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清楚。

四、静动结合

有两句古诗:“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这两句诗上句是静中有动,下句是动中有静。写诗能以动写静,以静写动,写状物类文章更应注意静与动的变化。如《猫》这篇文章,先写猫的生活习性,是侧重于静态描写的。写猫“老实”,“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写猫捕捉老鼠时“闭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接着,作者连用几个动词,写猫可亲可爱,“蹭你的腿,”、“跳上桌来”、“踩印几朵小梅花”,通过这一静一动,静动结合的描写,把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写得淋漓尽致。我们写状物类文章时,在观察的基础上,
力求把那些静态的物品、楼房、树木,动态的行云流水、飞禽走兽等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除上述几点外,写状物类文章和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首先必须突出中心,只有中心思想明确,读者才能领会你的写作意图。同时,写这类文章还应适当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象,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方法,力求语言生动,文笔流畅。

为您推荐

文章流别论①

  《文章流别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著。晋挚虞撰。挚虞(?~311),字仲洽,京兆长安(今西安市)人。晋泰始年间举贤良,官至太常卿。原著《文章流别集》,已佚。《文章流别论》是其中志论部分,由后人摘出别行。   《文章流别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①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小说讲诉了主人公保尔一生的革命奋斗历程和成长道路,通过保尔自强不息、意志刚强、历经磨..

《社论、评论员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社论的含义 社论是以一个新闻媒体的身份针对某一重要现象或问题发表的意见。 英国韦氏大词典认为:“社论是一个报纸或杂志表明其总主笔或领导人意见之文章。”美国《有效社论写作》一书认为:“社论是一个报纸..

【怎样写对联】的写作规范及范例

省略号前后怎样用点号

省略号前或后的标点要根据需要保存或省掉。 先看省略号前的,如果省略号前是句末点号,说明前面是完整的句子,那么点号应保留。例如:“看见别人用公款大吃大喝,我至少也得小吃小喝一番。你多占了三间房,我多占一间也行。 你..

数字与竖排文章

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对竖排文章的数字用法作了规定:“提倡横排。如文中多处涉及物理量,更应横排。竖排文字中涉及的数字除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应一律用汉字。必须保留的阿拉伯数字、外文字母和符号均..

括号内语句末尾怎样用标点

一般来说,句内括号里的注释性文字末尾不用句号。 语句短的,一般都知道不用;即使文字较长,中间用了逗号,句末也不用句号。例如:“好几十年前,一位先生写过《差不多先生传》(我记得是胡适写的,问过几个六十几岁的人都说是,可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