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要写的内容很多,我们每天都看到很多事物,都听到许多事情,都会想许多问题。这些事件、人物、天气、景物每天都能看到和听到,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然而,很多孩子还是感到作文没“词”可写,拿起笔来总是觉得满脑子空空的,不知写什么,一时无话可说。究竟原因何在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同学们生活单调,平时生活圈子很小,每天只是“家庭、学校,学校、家庭”,很少参加社会活动。成天圈在家里和学校里,成了笼中鸟,哪来的“词”写作文呢?更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不会观察生活,不会用心看,不会认真听,不会看后、听后再认真思考。因此许多生动、有趣的内容在同学们身边溜走了。同学们一天过去,问他们经历了哪些事,他们会张口结舌,脑中一片空白,茫茫然,想了半天回答得却很简单:“上学,上课,做操,放学,回家,写作业。”这正是写作文的病根。
同学们怎样才能有“词”可写呢?首先我们得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积累作文内容,同学们要学会留心身边发生的一切,也要学会观察记录身边的事物。学会看,学会听,学会想,学会记,学会捕捉身边一闪即逝的小事。而且通过大脑思索出道道来,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样”,理清“来龙去脉”,并把它们记下来,这样就慢慢掌握了积累作文内容的本领。
为了帮同学们学会怎么看、怎么听、怎么想、怎么捕捉一闪即逝的小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对同学们学会积累作文材料会有帮助的。
甲乙两学生,都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甲走着走着突然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摔得好痛。他爬起来一看,见几块砖头摆在路中,心中很恼火,看了一眼扬长而去。回家不疼了,觉得摔一跤,小事一桩,不久就忘得一干二净。然而乙同学同样经历了甲同学觉得毫无意义的“小事”,结果乙同学多想、多思考许多问题,挖掘出很好的作文内容。首先乙同学想“我是怎么摔倒的?”接着想“走路时注意没注意脚下?”又想“摔倒时情形,包括摔倒时的形态、心情、摔着的部位、疼痛的程度。”再追问一下自己“爬起来时心情如何?”“摆在路中的砖头怎么办?”“我挨摔后别人会不会也挨摔?”“如果被摔的是位上年纪的老人会出现什么结果?”“我应该怎么做?”“搬走砖头后心情和思想怎样?”这样一连串的思索就把一件不起眼的小事所含的内容挖掘出来,并思考出事情的本质,挖出事件的意义。这就是一篇很好的作文内容。如此下去,天天思考看到、听到的事物,整理归纳,记录积累下来,就是写作文的好材料。作文时也就不会没“词”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