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博士爷爷:
古诗《十七日观潮》的第二句是“瑶台失手玉杯空”。从课文的注解知道,“瑶台”是神仙住的地方。那么“地方”怎么能“失手”打翻“玉杯”呢?请您解释。致以
敬礼!
和平区昆明路小学姚牧之
牧之同学:
信收到了。你的问题,提得好。我们知道古诗的用字是有严格限制的,特别是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那几首诗,每句话有儿个字,每个字应该是什么音调,每句诗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什么,都是有规定的。
为了用有限的字反映广阔的内容,写古诗就不可能像写记叙文那样,交待得那么细致。在古诗句中,常常要省掉一些句子成分。比如“两个黄鹏鸣翠柳”,写的是两个黄鹏在柳枝上鸣叫。这句中哪个字表示“在”呢?没有,古人把“于”,也就是现代人说的“在”字省掉了。再如“十指不沾泥”指的是十指不沾泥的“人”,这里的“人”字也是有意省掉的。
讲到这里,牧之同学的问题就不难回答了。“瑶台失手玉杯空”可以理解为瑶台上的神仙们一失手,把玉杯打碎了。这是形容潮头突然散落、消失的诗句,其中省略了打翻玉杯的“群神”。
“省略”是古诗句的特色之一,它使诗句更简洁、凝炼。当然这也给小同学读古诗带来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多读、多想,慢慢就会品出特有的“诗味”来。祝你学习进步!
语文博士马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