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的创办与休刊

《周报》于1945年9月8日在上海创刊,是以刊载政论性杂文为主的进步杂志。

“其时距日本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向中苏英美等同盟国正式举行投降仪式不过六天,是当时上海同类刊物中最早问世的一种”(柯灵《〈周报〉沧桑录》)。当时抗战刚刚胜利,人民切望和平,国民党当局却到处抢夺胜利成果,蓄意挑动内战。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周报》,以“加强团结,实行民主”为宗旨,评论时局,暴露现实,要求民主、和平,反对独裁专制,反对内战阴谋,成为广大进步作家进行民主斗争的重要阵地。《周报》上的政论、时评、杂感、通讯、散记等文体发挥了打击敌人、教育读者的战斗作用,许多文章刺痛了统治阶级的心,因而种种迫害接踵而至。

1946年8月8日,国民党当局终于下令停刊。《周报》编了个特大的“休刊号”(第49、50期合刊,1946年8月24日)作为答复:首先是唐弢执笔、与柯灵共同署名发表的《暂别读者》(后来唐弢收入《短长书》时改题《〈周报〉休刊词》),抗议“党国”“杀死”《周报》;接着在“我们控诉”这个醒目的大字标题下,发表了马叙伦、茅盾、郭沫若、柳亚子等十五位知名人士送别《周报》的诗文,控诉“中国法西斯蒂的又一罪行”(柳亚子语),称颂“《周报》在民主运动史上,在反内战运动史上,将永远保存着他的声誉”,坚信“书是焚不完的,儒是坑不尽的,秦始皇是快死的”(郭沫若语);最后还全文刊载了《上海杂志界联谊会为抗议〈周报〉被迫停刊宣言》。

这样《周报》就以严正的态度和强大的舆论力量给予国民党当局一个沉重打击。《周报》被迫停刊事件,其影响已远远超出着作界和舆论界范围,成为当时反专制争民主的民主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从这一事件中更加认清蒋介石集团的法西斯专制统治的真面目,更加坚定地站在民主斗争战线上,为民主、解放事业而英勇奋斗。

为您推荐

《周报》的创办与休刊

《周报》于1945年9月8日在上海创刊,是以刊载政论性杂文为主的进步杂志。 “其时距日本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向中苏英美等同盟国正式举行投降仪式不过六天,是当时上海..

马来亚中文报刊发起文艺通迅运动

1939年11月,新加坡的部分作者发起了马来亚文艺通讯运动,其主要阵地在《总汇报·世纪风》,核心人物是该刊编者铁抗。 11月8日至9日,《世纪风》刊出两大版《文艺通讯专页》,发表..

抗战初期关于报告文学的讨论

文艺通讯运动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写作,因而报告文学成了抗战初期文学创作的“主流”。 但报告文学(主要是文艺通讯)的写作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因而被称为“抗战八股”。..

《冀中一日》的征文运动

《渡江一日》征文运动

1949年渡江前夕,由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政治部发起。 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军区政治部为了真实地记录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在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之前,向全军指战员和工作人员发出..

《上海一日》的征文运动

1938年在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的影响下,由朱作同、梅益、戴平万、林淡秋等人发起的。 它与《中国的一日》不同的是,选定1937年“8·13”到1938年“8·13”的任何一天为写作内容,..

上海“孤岛”时期重振杂文和散文的呼声

1940——1941年间,在上海“孤岛”的一些报刊上出现了一批讨论“重振杂文”和“重振散文”的文章。 这是针对抗战以来杂文和抒情散文有所衰退的现象而发的。由于抗战以来形势的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