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晨报》前身是《晨钟报》,1916年8月15日创刊。
1918年12月改组为《晨报》。1919年2月,该报改组了它的第七版,吸收李大钊参加工作,倾向于新文化运动。1921年10月12日《晨报》第七版开始改成四开四版的单张报纸独立发行,这便是“五四”时期着名的四大副刊之一的《晨报副镌》。《晨报》第七版和稍后的《晨报副镌》均属综合性副刊,至1924年 10月24日均由孙伏园主编。其后徐志摩主编过一段时间。这个综合性副刊设有“马克思研究”、“世界新潮”、“自由论坛”等文化思想专栏和“旅俄通讯”、“新文艺”、“游记”等文学专栏。
自1920年5月25日起在《晨报》第七版上始辟“杂感·浪漫谈”专栏,改为《晨报副镌》后仍保留这一栏目。专栏上陆续发表了品今、志希(罗家伦)、易家钺、冰心、仲密(周作人)、鲁迅、孙伏园、川岛、郭沫若、郁达夫等人早期的散文小品,促进了散文写作热潮的兴起。周作人在专栏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理论文章:《美文》(1921年6月8日),正式倡导叙事抒情的“美文”,号召新文学家来开辟美文这块新的土地。他还评论说,“《晨报》上的浪漫谈,以前有几篇倒有点相近”于美文,但是后来“落了窠臼,用上多少自然现象的字面,衰弱的感伤的口气,不大有生命了”,因而“希望大家卷土重来”。后来他还追忆说:“《浪漫谈》里较好的一篇我记得是讲北京的街道的,作者是罗志希,此外的却都记不得了。《晨报》第七版不久改成副刊,是中国日报副刊的起首老店,影响于文坛者颇大,因为每日出版,适宜于发表杂感短文,比月刊周刊便利得多,写文章的人自然也多起来了”(《〈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
这个回顾符合史实,说明“浪漫谈”专栏在现代中国散文小品的发展史上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当时《时事新报·学灯》和稍后孙伏园主编的《京报副刊》都陆续设有“浪漫谈”、“杂感”等相应栏目。
《晨报》副刊在这方面起了领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