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刊,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1919年8月31日被北洋政府查禁,共出36期。
第1至第25期由陈独秀主编,以后各期由胡适主编,每周评论社出版发行。该刊是由《新青年》社的陈独秀,李大钊和张申府发起创办的,《发刊词》宣布刊物的宗旨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八个大字,表现了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倾向。
坚决抨击军阀政治,报道欧亚两洲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革命的消息,“五四”高潮中出了“山东问题”和“对于北京学生运动的舆论”等专号,“五四”以后又陆续介绍了苏联政府颁布的新宪法、土地法、婚姻法等。
第25期后,因陈独秀被捕,李大钊离京,胡适接编,改变了刊物的方向,发表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实用主义的文章,引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导致《新青年》团体的分裂。
该刊以发表政论和“随感录”为主,主要撰稿人有陈独秀(只眼)、李大钊(守常、常、明明)、高一涵(涵庐)、周作人(仲密)、张申府(张赤、赤)、以及慰慈、一针、庚言、天风、志希等。尤其该刊发表的二百五十多篇“随感录”,简短犀利,旗帜鲜明,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思想启蒙和政治鼓动作用,并且为后来战斗的小品文的发展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