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文(林榕)作。
初载于1940年12月北平《中国文艺》月刊第3卷第4期。本文第一部分界定散文的范围和类别。
他认为“中国传统所谓散文是广义的。狭义的散文的产生,是新文学运动以后的事。
”在新文学运动以来,“中国传统的以散文为正宗的观念动摇了。它由主要的地位,而变成只是文学中的一小部分。
‘散文’显然不是指的一切无韵的文章而言了,它变做一种以个人做本位而出发的描述一切感触或意见的文章,固然不同于有人物和背景和故事的小说戏剧,也不同于论辩奏议的那种理论文章。这时候的散文可以说是近于Essay了。换句话说,散文现在才渐渐走到文艺的领域中来,成了纯文艺的一种,不再是说广泛的文章了”。据此,他将文学散文分为小品、杂感、随笔、通讯四类。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略述现代散文发展概貌,认为最初的散文,“是以小品文的形式出现的”;到了三十年代,杂感文兴盛起来而取代了小品文在散文界的主导地位;“七七以后,中国文艺界受了战事的影响,各地有各地的发展,而呈出相异的形态。就散文说也是一样的:在内地流行着的是具有战斗性质的报告和通信;在上海,则西洋杂志文最占势力;而北方,散文却整个笼罩在随笔和小品文两种形式之下”。
他在回顾历史的同时,也讨论了今后散文发展的道路问题,以为还是要继续强调散文的时代性、现实性和大众化,“才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这些重要见解发自当时的北平沦陷区,更显得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