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报告文学”

茅盾作。

发表于1937年2月《中流》第1卷第11期。文章根据我国当时正在兴盛的报告文学写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这种文体的新观点,认为“‘报告’的主要性质是将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件事件立即报告给读者大众”,因此它有“很浓的新闻性”;但它必须“具备有小说所有的艺术上的条件”,只是“报告”必须是“真实的事件”。

他反对报告文学有什么“标本”,以为这样去“暗示”青年作家,会引导他们走向“只此乃是‘官道’的狭道。”文章还指出报告文学是“我们这匆忙而多变化的时代所产生的特性的文学样式。”读者急不可耐地想知道生活在昨天所起的变化,作家也迫切地要将社会上最新发生的现象解剖给读者大众看,这两种事情的吻合,是现代报告文学“产生而且风靡的根因。”这篇文章已经不同于一般对外国报告文学的介绍,而是根据这种文学样式产生的时代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了报告文学多样化的主张。

这对于我国报告文学创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您推荐

最早的报告文学集-《俄乡纪程》

最早的报告文学集, 是瞿秋白 (1899—1935) 于1920 年至1922 年在苏联所写的《俄乡纪程》和《赤都心史》.它们也是最早反映社会主义国家情况的散文集.作者怀着对社会主义苏联的向往和..

抗战初期关于报告文学的讨论

文艺通讯运动推动了报告文学的写作,因而报告文学成了抗战初期文学创作的“主流”。 但报告文学(主要是文艺通讯)的写作出现了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因而被称为“抗战八股”。..

《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的出版

《上海事变与报告文学》是阿英以“南强编辑部”名义编辑的我国第一部冠以“报告文学”名称的作品选集。 1932年4月由上海南强书局出版,全书分六辑,收作品28篇。书前有阿英的“..

“左联”提倡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纵横谈

何其芳作。 1946年11月27日作,收入1950年3月海燕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这篇论文首先指出抗战后期国统区报告文学“消沉”的主要原因,是国民党当局掀起的“政治逆..

报告文学论

曹聚仁作。 1942年作,发表刊物待查,收入1979年10月香港三音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现代中国报告文学选》(甲编)。全文分“什么是报告文学?”“材料处理”和“艺术笔触——特写”三..

抗战以来的报告文学

以群作。 发表于1941年7月25日《中苏文化》第9卷第1期“抗战四年来之新文艺运动特辑”,收入1943年2月作家书屋出版社报告文学选集《战斗的素绘》(后改为《南京的虐杀》)一书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