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高歌

冯至作。

收入1947年5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山水》。写于1942年。

本文先以龙门石匠“不言不语,与岩石搏斗”一生,终于独自凿成龙门石路的故事为铺垫,叙述了一个海难的生还者竭尽生命为航海者建造灯塔的动人故事,表达的是:“人间实在有些无名的人,躲开一切的热闹,独自作出来一些足以与自然抗衡的事业。”这里的人是“摩顶放踵而利天下”的人,也是孤独的人,其中当然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真切思考和思考中的局限。本文用叙述传说轶闻的形式表达主题,文笔朴素,寓人生哲理于疏淡的描写之中。

为您推荐

罗迦诺的乡村

冯至作。 见1947年5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山水》。写于1937年。所记的是作者旅居瑞士罗迦诺城郊的一个湖畔小村落时的生活片断。 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平和而又生趣盎然的乡居..

邻居们

靳以作。 收入1946年10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红烛》。写于1941年2月。本文以作者所居住的那所大楼里的职业不同、身份不同的邻居们为描写对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战时期沉重、..

对光明的拥抱力

冯雪峰作。 初收于1945年12月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的《有进无退》。作者指出,抗战后期是“黑暗与光明相决战”的伟大革命的时代,必须在黑暗里用力攻出光明来。文艺上的市侩主义,..

辞缘缘堂

梅园新村之行

郭沫若作。 发表于1946年7月28日上海《文汇报》,收入1946年11月上海群益出版社出版的《南印印象》一书。作品以极其简练的文笔,描写了周恩来抗战后在南京“拂逆”的环境中,为党..

最后一次的讲演

闻一多作。 是作者于1946年7月15日上午在云南大学至公堂李公朴夫人报告李公朴死难经过大会上的即席讲演记录。初载1946年8月昆明《民主周刊》,标题是:《闻一多同志不朽的遗言——..

方令孺作。 初收入1945年12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信》。这是一束书信体散文,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作者把自己不满旧巢窠、在悠闲中的苦闷、彷徨的心情,坦白无遗地泻于笔端,“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