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子

李广田作。

初载1937年3月《文丛》创刊号,后收入1939年5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雀蓑记》。本文所记的是作者客居泰山中天门“泰山旅馆”时的见闻。作者先写了中天门以上的山势地形以及乡下香客们进山朝圣的情况,然后写了与两个山里孩子的交谊,再从他们的口里引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泰山后面有一个古涸涧,两面是峭壁,中间是深谷,而在那峭壁上就生满了百合花。”山之子,一个哑巴,他的父亲为了生活,采花时坠入山涧,他的哥哥后来在采花时又被山风吹下悬崖,为了奉养他的老母和他的寡嫂,哑巴“不得不拾起这以生命为孤注的生涯”。作者描绘山涧的险峻,叙写毒蛇、“山鬼”的凶恶,处处渲染了哑巴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在结构上,前后两部分以香客篮里的百合花与哑巴父子两代人的采花职业作联结,在表面的松散中有着内在的联系;语言洗炼,笔调沉重,以白描写人写事,笔笔都饱蘸着感情。

为您推荐

古宅

柯灵作。 写于抗战之前。收入1939年7月上海世界书局版《松涛集》。 作者描写了故乡一座叫做“四家头”的古宅的衰亡。它的主人“曾经很阔”,而它至今仍然“庄严高大”,仍然神秘..

路亭

柯灵作。 写于抗战之前。收入1939年7月上海珠林书店版《望春草》,作者由通都大邑的行路之难联想到故乡常见的路亭,描写了它虽“破陋寒伧,貌不惊人”,但却给疲乏的旅人和劳碌..

竹刀

陆蠡作。 写于抗战之前。收入1938年6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版《竹刀》。本文是浙东山民生活的动人速写。先以平原景象的单调、平淡无奇来反衬山乡形势的奇丽和峻伟,并描述了这里..

山水

泰山风光

吴组缃作。 初载于1935年10月《文学》第5卷第4期,收入1935年12月文化生活出版社《饭余集》。这是三十年代中期出现的一篇优秀的特写。作品刻画了一幅奇特的、灰色的社会人生的画面..

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

宋之的作。 初载于1936年9月《中流》创刊号,是三十年代着名的报告文学之一。作品采用集纳新闻的手法,把作者的见闻与新闻消息集纳起来,反映山西太原在动乱年代统治当局对革命..

青纱帐

王统照作。 初收于1936年10月上海生活书店《青纱帐》。青纱帐就是高粱地,是北方原野中极普通的景观。 作者通过这司空见惯的景物,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注入了深刻的社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