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灵作。
写于抗战之前。收入1939年7月上海珠林书店版《望春草》,作者由通都大邑的行路之难联想到故乡常见的路亭,描写了它虽“破陋寒伧,貌不惊人”,但却给疲乏的旅人和劳碌的村夫农妇提供了歇息的场所,给单调的田畴广野以美的点缀,因此,“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作者谈路说亭,不仅抒发了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
柯灵作。
写于抗战之前。收入1939年7月上海珠林书店版《望春草》,作者由通都大邑的行路之难联想到故乡常见的路亭,描写了它虽“破陋寒伧,貌不惊人”,但却给疲乏的旅人和劳碌的村夫农妇提供了歇息的场所,给单调的田畴广野以美的点缀,因此,“在长途跋涉的劳人心里,这却是沙漠中的一掬清泉,人生道上的一个站驿。
”作者谈路说亭,不仅抒发了对故土的依恋之情,而且给人以人生哲理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