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作。
初载1935年2月1日《中学生》第52号。初收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版《平屋杂文》本篇写作者收藏日军所掷炸弹的裂块,细细道来,层层皴染,让这个“一二八”战役中带着“血腥气的”、“惨痛的历史的证物”,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篇末水到渠成似地点明了主旨:作者不愿让这有血腥气的“铁证”、“不幸地看上了一件骨董的衣裳”,要在纪念“一二八”战役三周年那天,用象征血色的朱漆,“老老实实地写几句记实的话。”作者的感情是蕴藉的,思想力量却很强劲,更因为它紧紧伴随着形象,就具有艺术的生命力。
夏丏尊作。
初载1935年2月1日《中学生》第52号。初收1935年上海开明书店版《平屋杂文》本篇写作者收藏日军所掷炸弹的裂块,细细道来,层层皴染,让这个“一二八”战役中带着“血腥气的”、“惨痛的历史的证物”,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篇末水到渠成似地点明了主旨:作者不愿让这有血腥气的“铁证”、“不幸地看上了一件骨董的衣裳”,要在纪念“一二八”战役三周年那天,用象征血色的朱漆,“老老实实地写几句记实的话。”作者的感情是蕴藉的,思想力量却很强劲,更因为它紧紧伴随着形象,就具有艺术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