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除庭草斋夫谈荟

陶行知作。

初收于上海南强书店1933年11月版《现代名家随笔丛谈》。这组“谈荟”,共七则小品,每则有各自的主题,立意来自“不除庭草留生意”,作者愿意当一名“不除庭草”的“斋夫”,任庭草自由生长,“我不除草”。《一碗面的代价》写小面摊贩老沈的艰辛,为维持家计,一夜只睡三点钟。作者以为面的代价“不是紫铜是血红!”然而,那时“教师不如摆面摊”呢。

《老吴的白话文》从卖烤白薯的老吴写“犬”不作“狗”,讽刺这位“具有代表性的不彻底的文学改良家。”《史督师对国民训话》写史可法“头可断,身不可屈”的民族气节,并提出史公亿万年不朽的遗嘱“我们可忘记没有?”“中华民国之史可法有几位?”《小孤山》赞颂江西的小孤山中流砥柱,能号令长江水分两边绕,观来往船只浮浮沉沉,谁还说“孤山小”?《农民之歌》写反动政府苛捐杂税;农民苦于“寅年要纳午年粮”,只好“驼重利,卖儿女去纳粮。”作者编了歌为“现代农人一鸣不平。”《“未”的命运》揭露国民党当局在日寇即将入侵而未行动之前,已为自己构筑安乐窝,而不顾人民的死活。阿英在《现代名家随笔选·序记》中说:“陶行知的《不除庭草斋夫谈荟》一九三一年发表在《自由谈》上的时候,是颇哄动一时的。文字矫健有力”,通俗明朗,为杂文的大众化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第二、三、五、六、七各篇的末尾,均以天趣盎然的小诗作结,对前头散文式的议论加以概括和升华,诗文合璧,相映生辉。

为您推荐

给亡妇

朱自清作。 初载于1933年1月1日《东方杂志》30卷1号,初收于1936年3月出版的《“你我”》。这是一篇悼念亡妻的抒情性散文。 作者深情地细诉着亡妻生前的一切,回忆着她十二年来对自..

雷雨前

茅盾作。 初载《漫画生活》月刊1934年第1号。后收入1935年12月上海开明书店版《速写与随笔》,上海开明书店1935年12月初版。本文以象征手法描绘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政治形势。文中的“..

故乡杂记

茅盾作。 初载1932年6月、7月、8月《现代》第1卷第2至4期。1936年5月上海今代书店结集出版。 长篇记行体散文,全文共3节。 第1节题为《一封信》,给“年青的朋友”介绍自己回乡途中..

济南的冬天

一个伟大的印象

柔石作。 初载于1930年9月《世界文化》第1期,同年收入在日本四六书院出版的《中国小说集〈阿Q正传〉》一书。这篇报告文学第一次向国统区报告1930年5月在上海秘密召开的全国苏维埃..

救火队

梁遇春作。 初载1930年8月16日《现代文学》第1卷第2期,初收于1934年6月开明书店出版的《泪与笑》。本篇是一首激昂的生活的颂歌,为梁遇春的代表作。作者崇拜救火夫的精神,他们在..

西湖的雪景

钟敬文作。 初收于北新书局1929年版《西湖漫拾》。这是二十年代末的散文名篇,传诵一时。这篇情思清朗的小品,从谈西湖的掌故发端,然后抒写自己的游程。作者渲染了遍地的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