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似

【生卒】:1917.10.15—1986.7.10

【介绍】:

原姓王,笔名有思秩、令孤厚等。

广西博白人。1933年在广州读高中时,曾在《广州日报》副刊《东西南北》上发表新诗,担任广州《循环日报》双周刊《文学》编辑。

抗战爆发时,他在梧州广西大学化学系学习,负责学生会会刊《呼声》,1939年任《贵县日报》副刊《火把》编辑,1940年8月在夏衍等支持下于桂林创办《野草》月刊,任编委。

1946年夏到香港,与夏衍、孟超等复刊《野草》,编印《野草文丛》,任《华商报》英文电讯翻译,在《文汇报》编《彩色版》副刊。

1949年8月进入东江游击区。1950年后主要从事戏曲改革工作,1959年后在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大学任教、兼任广西作协副主席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秦似写过大量杂文,结集出版的有《感觉的音响》(1941年)、《时恋集》(1942年)、《在岗位上》(1948年)、《没羽集》(1958年)等。其中由他执笔的《〈野草〉月刊发刊语》,表述了《野草》同人夏衍、聂绀弩、宋云彬、孟超和秦似等杂文创作的主张。

强调:“半殖民地半封建而又在苦难中的中国”文学,决不能搞《叫我如何不想她》、《山在虚无飘渺间》的淫靡颓废之音,不能搞林语堂和《宇宙风》、《西风》等“什么风”之类供阔人摩娑摆弄的闲适幽默文艺,而必须走“革命现实主义”的“道路”。秦似指出,他们培植的“野草”不是供“悠闲者”乘凉纳福,而是“给受伤的战斗者以一个歇息的处所”,使:“恢复”“元气”,“再作战斗”;给“健康的人们”呼吸一些“苍葱的气息”。《野草》“想在杂文的厄运下打破沉寂的局面,垦辟一片荒芜的草场,让更健全的战士们进军。”这就表明了“野草”派杂文是要以继承和发展鲁迅革命现实主义的杂文战斗传统为宗旨。“野草”派从1940到1949年,跨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杂文的战斗传统,与黑暗势力进行抗争,叫唤光明的到来,推动了抗战时期杂文艺术的发展。秦似也为此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您推荐

俞平伯

【介绍】: (生平经历、诗歌创作及其他文学活动参阅诗歌卷)“五四”时期,俞平伯努力创作新诗和散文,散文集有《剑鞘》(与叶绍钧合集,收《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雪》等9篇..

浦熙修

【性别】:女 【生卒】:1910—1970.4.23 【介绍】: 江苏嘉定人。 七岁随母到北京。后入京华美术学校学习绘画。毕业后到北师大附小任教。 后来又考入北师大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到..

钟敬文

【生卒】:1903.3.20— 【介绍】: 原名谭宗,笔名有静闻、金粟等。 广东海丰县人。1922年陆安师范毕业后,到岭南大学半工半读。1927年秋在中山大学任教,编辑《民间文艺》、《民..

柳湜

柯灵

【生卒】:1909.2.15— 【介绍】: 原名高季林。 浙江绍兴人。192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30年任《儿童时报》编辑。 1931年冬到上海,其间除1948年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在香港生活一年..

胡紫岩

【生卒】:1926.4.11— 【介绍】: 原名胡代润。 笔名有紫冰、寒松等。湖北武昌人。建国前曾任汉口《民族日报》、《民风报》记者、编辑。 1944年初在《新湖北日报》发表散文《黎..

胡愈之

【生卒】:1896.9.9—1986.1.16 【介绍】: 原名胡学愚,笔名有胡芋之、伏生、何谷等。 浙江上虞人。1911年考入绍兴中学堂读书,受鲁迅熏陶。1914年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所当练..